最近在读的书中,最喜欢的一本是《公正》(Michael Sandel)。这门公开课几年前就很火,但看视频需要大段的时间,有了文字版本后可以用零碎的时间读,按照自己的节奏,边看边想,最舒服。
书读了一小半,惊觉这不就是国内大学里很常见的“西方哲学”、“政治学”类课程吗?但比起那些从古希腊哲人思想和自由民主概念开讲的公开课而言,《公正》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子有趣、典故有料,层层剖析,其妙无穷(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十年前阅历尚浅,对于哲学类的思考不感兴趣)。感谢互联网,让我们见识了国外通识教育的魅力。
读了到美国在08年金融危机bail out的案例,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给金融公司的管理层发高额奖金,引发了大家的愤怒。愤怒之源是什么呢?贪婪?书中说的好,这些人的道德水平不会随着经济形势而有波动。失败?书中又分析,个人的努力在经济大趋势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总而言之,意思就是年景好的时候,这些人依然贪婪,他们的努力程度和收入依然没太大关系,但为什么年景好的时候民众没那么愤怒?
因为他们在上百万上亿赚钱的时候,至少老百姓也能跟着赚个千把百块钱,大家都有钱赚,皆大欢喜。这也是为啥政府这么喜欢通货膨胀的原因吧。
这让我想起了在《城乡中国》里将的另一个故事:郫县第一个城乡土地挂钩项目,通过置换的方式增加263亩建设用地,算是个制度创新。拍得地价款11个亿,其中一村两镇的农民共得1.35亿元,郫县政府得4亿元,中央、省、市政府得了5.65亿元,农民和政府之间以1:7.15分账。
然而农民依然很开心呀,因为他们是第一个尝到制度创新致富甜头的人。
这么看来,帕累托最优还是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政治意义的。做大蛋糕才有奔头,虽然有的人吃大块,有的人吃小块,有的人拣渣子,至少他们都在忙活着,挺开心。道德经上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而是寡的时候不均让大家心里更不舒服。在一切都紧缺的时候,道德问题就像秃头上的虱子,被所有人紧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