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开学,才想起老师布置的三菜一汤的照片作业没做。
虽是孩子的作业,可是对于拿把菜刀,就像拿玩具的孩子来说,让她做饭,基本等于乱来。
脑子过一遍家中还存的食材,发现还是不够,需要跑趟菜市场。准备做腊肉炒蒜苔,醋溜白菜,西红柿炒蛋,豆腐西红柿汤。
想好了做什么,食材就比较好买了,直奔目的地。
听到我买菜回来,孩子放下作业,跑过来了。
让孩子洗菜,切了除腊肉以外的菜。看她笨拙的拿刀样子,我就再做了一遍示范。
一切准备好,开火锅热。见我拿起油壶,孩子立马后退远远的。
我心里黙叹口气。
油,菜都放好后,把锅铲递给她,我拿手机拍照。她起先用两根手指头捏着,在被告知要用上劲后,四根指头捏着。这姿势怎么看都是不顺眼。
不顺眼又怎样,只能自己憋着,转移注意力,往窗外看,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语气,注意语气,不可战火起。
好在简单,所以很快做好了。

看着这简单的三菜一汤,庆幸自己教做饭时理智上的平和。
的确有别人家的孩子,做饭一把好手,更兼生活技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但那真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与我有何关系。面前的这个才是我的作品。
想起读书时的某个暑假。
屋外炎热,屋内娘在套拆洗过的被褥,见我在一边,便要我拿针来学缝被子。我拿针的手,如同脚拿跟小棍子,一点也不听使唤,一点也不灵活,戴着的顶针如同虚设。
娘就嫌弃说,连个被子都不会缝,看你以后咋生活。
是的。在当时的老家,每到夏季,就是拆洗缝被子的时候,家家如此,家家都有很多床被子,这是一项必需的技能。
娘的担忧在当时完全有道理。但那种嫌弃,也让我无法忘记。
兜兜转转,离家千里之外,安家在南方的城市。老家的那种棉被也有,不方便随时拆洗,也就搁置起来一直没用,缝被子的技能不再是必需,甚至完全用不上。
从小就不心灵手巧,最终也没练成。现在偶尔需要拿针线的活,都是先生的主战场。
倒是学会了手擀面,蒸馒头等北方家常饭菜,但现在排上用场的机会也不多,孩子们都是南方胃。家里来客人更用不上,上得了台面的大菜硬菜不会做,煲各种汤只限于煮熟。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也许没有哪种技能可以永保终生无忧。没有学会某种技能固然可能是遗憾,但缺少了某种技能,大概也不会因此无法生存,也许会创造出另一种能力。
每个人,出生就自带干粮,总有办法让自己活下去。
又想起从前,八零后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似乎全身都是缺点。眨眼间,八零后都人到中年,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并没有都垮掉。
不能熟练做饭的孩子,外卖可以替他们解决,又或者未来有专门做饭的机器人可用。他们有他们的生存之道,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