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to be better读书笔记想法
当李笑来谈如何读书时,我们在学些什么?

当李笑来谈如何读书时,我们在学些什么?

作者: 老显 | 来源:发表于2016-09-23 12:54 被阅读0次

文/老显

听过很多人分享读书方法,以前也看了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书,都挺靠谱。

花了90分钟的时间,听了李笑来老师在朝夕日历分享的课——《用知识变现的李笑来是如何读书的》

笑来老师的读书理念,也非常靠谱。

1


昨晚11点,当我进入朝夕日历听课的时候,听课人数已经有25000人了!

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反正我在这个平台还从未见过有这么大流量的听众载体。

很吃惊。

也许听课的你没注意到这个数字,便进来听讲了。

也许你跟我一样注意到了这个数字,并开始思考。

所以在听课之前,我会先思考几个问题:

为什么李笑来老师的课程在未讲之前便有如此的影响力?

听课的人都是怀着怎样的目的前来参与?是真的来听课,还是冲着李笑来而来,还是冲着听课后的福利——印象笔记?

他的阅读方法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

为什么标题要带上知识变现,而不是单纯的写“李笑来是如何读书的”?

…………

也许是自己存在“带着问题去阅读一本书”的习惯,所以在听讲前会下意识去提问和深思。

提问是因为好奇,深思是因为潜意识。

不管这些问题是否能解,起码我思考了。

“站在不同角度探究事件的本质”与笑来老师在课程中提到的“探索真正的世界”,两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深度思考”这个思维模式是长期阅读书籍的习惯送给我的礼物。


2


听课的时候感觉很舒爽。

一是因为笑来老师声音干脆有力,洪亮而不失节奏感。

二是他的话语内容非常丰满,干活满满的样子,饱满度特别高,没有一句废话。

演讲的技巧、声音的展现、高质量的分享这三点体现了笑来老师的魅力。

影响力来源于个人魅力,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要经过怎样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达到这样的高水平魅力?

他在昨晚的课程中告诉大家,通过阅读可以习得任何技能。

他还告诉我们,阅读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

如果我脑洞打开,补一下画面,应该是这样的:

李笑来老师从很久以前开始,便在书中不断寻找演讲、声音润色、授课的方法,继而在现实中试错和践行,对自己的能力和状态不断进行更新迭代。

在阅读中提升了自己,并逐渐靠近那个更好的自己。

在茫茫书海与人海交错的互联网,他通过书本的世界用阅读后输出的反馈获得了与志同道合的人联结并深交的机会。

社交中获得了不少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和自己的能力相结合,持续不断的升级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得到更多人的青睐。

鉴于知识和魅力的双重提升,关注他的人数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通过社会资源的互利共往以及粉丝们的奔走相告,让他散发了令人望尘莫及的影响力。

于是,他在开课之前,来听者络绎不绝。

为什么我会产生这么胡乱的联想?

我把李笑来老师当成一本小说来阅读,继而去理解他,思考并提出想法。也许这就是笑来老师在课程中提到的阅读理解能力吧。


3


当阅读书籍成为大多数人提倡的好习惯时,殊不知有很多人已经迷失在读书的路上了。

不少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想从书中快速获得技能,有些人因为逼自己读书而变得急进,恨不得马上沿用书里的知识到生活中获得一些成就。

他们躁。

相信昨晚听课的人当中,有不少小伙伴也是躁。

从听课开始便迫不及待,试图把微课平台当成在电脑上看电影,如果有一条进度条,我想这些小伙伴会不断往前拉,希望能够直接看到最后。

我们读书,读小说,甚至煲剧,看得起劲,有些人喜欢直接跳到最后看大结局。

笑来老师即使讲得再精道,这些人也容易按耐不住自己漂浮不定的思绪。

甚至有些人就为了课程福利,点击完毕,获赠成功,便回家去。

笑来老师说提高阅读的有效方法是只字不漏的阅读,很多人没能做到这点,所以他们急。

笑来老师提倡大家看书要反复阅读,反复琢磨,直至看懂。

但对于这些急进的人来说,怎么可能?

嗯,幸亏我不急。


4


在听课过程中,耳塞里响着他的声音。

在我面前的笔记本,纸上留下了他的内容。

这是记笔记。

如果你爱读书,也许你也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巧了,这习惯我也有。

就算听课,也当成是一种阅读,然后进行随手记。

笑来老师在最后讲到读书笔记的问题,轻描淡写,简单几句便带过了,他的做法是全文拷贝,毕竟他玩的是检索式电子阅读。

这就是他阅读的独特之处的一方面,检索式阅读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还很遥远,毕竟我们得先积累。

积累的话,可以通过读书笔记。

如果你想了解读书笔记的记载方法,前两天看到万维钢老师的文章,里面有四个关键点,在此分享给你:

清晰表现每一张的逻辑脉络

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与其他文字的联系。

可以一试。

5


看到这,也许你会觉得我没有对课程进行总结和探讨,讲的东西并不是听后感啊?

你也许问我,怎么不结合笔记来写?

因为:

一个是搬砖。

把听课内容抄成笔记,再把笔记复制粘贴成一篇文章,这其实不是原创,这是搬砖。

另一个是笑来老师强调的融会贯通。

相信在他讲课之后会有非常多的读者写出听后感,但可能会形成千篇一律的现象。

原因在哪?

切入点太相像!

无非就是对笑来老师阅读方法的阅读总结。

我把这节课听到的内容转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理解,继而边消化边践行,应用在这篇文章上,从不同角度、甚至是探究背后的本质去写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践行笑来老师融会贯通的方法。

什么是融会贯通?

不妨问你自己,这个道理能用到什么地方去?

那么我从笑来老师的分享课上学到的理念能用在什么地方?

喏,就用在了这篇文章上。

刚好。

————————————

附上课程笔记:(共4页)





怕你看不清楚,我又附上了清晰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李笑来谈如何读书时,我们在学些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yt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