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远的秦腔

作者: 朗月听泉 | 来源:发表于2018-08-11 12:49 被阅读17次

“闷悠悠回家来说明了情景……”这一声听不出任何愁闷味道的秦腔一传入耳朵,那一定是父亲从地里回来了。放下撅头,朝着灶房里的母亲喊一声:“掌柜的,饭做对了没有?”这一情景一直停留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父亲喜欢秦腔,喜欢看、喜欢听,也喜欢唱。也可能是受爷爷的影响吧,也可能是当时农村文化娱乐形式太少而秦腔最为普及吧。逢年过节,村里都要唱大戏,这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也是戏迷们过戏瘾的大好机会。村里红白喜事,也会请来戏班热闹一番。有时为看戏,人们往往会跑几十里地。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灯影戏,这是流行于二华一带的剧种,也叫“五人忙”。艺人们用竹签操作皮影在幕后辗转腾挪,唱腔则采用柔婉动人的碗碗腔 ,俗语有道:“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有点像现在的孩子看动画片。还记得父亲带我去邻村看皮影的情景,什么戏不是我们小孩子所关注的,只爱看那些皮影小人儿刀枪剑戟,在台上打得热闹。还要骑在父亲背上前台看完还要吵着到后台一看究竟。

随着收音机的普及,逐渐终结了农村人四处赶场子看戏的历史。家里有收音机,是从我听中央台的“小喇叭”节目开始的。父亲给我买过好几台收音机,第一台收音机,父亲还专门给做了一个木匣子,我至今还保存着八岁时抱着第一台收音机在家门口的一张照片。作为当时唯一的娱乐设施,一家人有时为听节目还会你争我抢。记得中午两点左右陕西台有一个戏曲节目,这个节目后来变更了不少名称,但时间基本没变。这时候农人们不管是在家歇晌,还是已经下地劳作,都会不约而同地打开收音机,那或粗犷或缠绵的秦声秦韵就马上充斥了整个村庄。地里干活的父亲也随着那昂扬的节奏,高高的轮起了撅头。在艰苦的劳作之余,听秦腔的确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它能解除体力劳动后的乏困,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我上中学的时候,卡式录音机、电视机逐渐普及起来。家里的第一台录音机是父亲买回来给我学英语的。我却在听英语的同时买回了一些流行歌曲的磁带偷偷听。父亲呢,上街回来也会不断的给自己添置一些秦腔经典剧目、名人唱段的磁带。有了录音机后,人们就不再受电视、电台节目的时间内容的限制。可以想听就听,想听啥就放啥。冬日的午后,院子里阳光很好,父亲使劲地掀动动刨子,那雪白的泡花从刨子上方的方孔中翻卷而出,一会功夫就在木工凳下方堆成一堆。父亲一声喊,我马上拿着笤帚笼过来清理,这是母亲灶下最好的引火柴。日出日落,早起晚睡,一件件精美的家具在父亲的双手中逐渐成型,一部部秦腔经典剧目,也不知被父亲翻来覆去听了多少遍。

电视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看戏的需求,人们坐在自家炕头就像到了剧院看戏一般。那些人们如数家珍的秦腔名角李爱琴、任哲中、刘茹慧,一个个被人们请到了家里,这一下真正让人们过够了戏瘾。即便这样,父亲依然喜欢听戏,喜欢我上班以后给他买的那台小录音机。下地时总是提在手里,干活时放在地头或是挂在果树枝头。对于勤劳的父亲来说,看戏也是很浪费时间的,也影响干活,而听戏就不一样了,他完全可以干活听戏两不误。于是我也就不断地给他添置一些秦腔磁带。

后来,卡式录音机被淘汰,姐姐又给父亲添置了mp3播放器。小小的播放器拿在手里,边走边听,很是惬意。前不久,我又从网上给父亲买了一台唱戏机,下载了上百部秦腔视频,父亲还雄心勃勃地说他要一天看一本戏。

父亲最喜欢听的戏是碗碗腔《金碗钗》里“借水”一折。这部戏是由唐代诗人崔护的一首《题城南庄》演绎而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本身就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再加上碗碗腔的委婉动人,听者无不为之陶醉。其中“借水”一折戏流传最为广泛:“姓桃家住桃花村,茅屋草舍在桃林。桃夭虚度访春讯,谁向桃园来问津。”你听这唱词写得多好,一点也不比崔护的诗差,而且唱起来朗朗上口,在人民群众中普及率远远超过崔护的那首诗了。

《周仁回府》是父亲最爱唱的一段戏。说的是周仁与杜文学义结金兰。后杜文学之父被奸臣严嵩陷害,为避祸杜文学外出逃难,临行将妻子托付周仁照看。奸贼严嵩,为霸占杜文学的妻子,强迫周仁献嫂。周仁为救嫂嫂,将妻子献给了严贼。杜文学回来之后,不知实情,将周人暴打一顿。后经妻子说明情况前来寻找周仁,这时被冤枉的周仁正哭倒于妻子墓前,这一段唱腔最为感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周仁的担当。弘扬了文化传统,歌颂了道义和善良,正是这部戏久唱不衰的原因;秦人大多重义守诺,这也是戏曲对人心教化作用的体现吧。

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戏,父亲讲起来总是滔滔不绝,我听着像故事又像历史。随着农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各种娱乐形式层出不穷,但父亲却从不喝酒、也不打麻将。听戏、看戏,填补着他大部分的空闲时间。

即使在前一段时间的病中,我用手机在父亲耳边播放秦腔,刚清醒的他竟能一一分辨出不同剧目,说出故事情节,叫上来演员的名子。

秦人大苦,一辈子劳作在黄土地上,秦腔伴随着秦人一生,生了、死了、哭了、笑了,都能用秦腔唱出来。我的眼前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冬日的午后,寂静的村巷,阳光跨过低矮的土墙,在院子里洒下斑驳的树影。爷爷端着粗瓷老碗正伸长了舌头,舔着粘在碗沿的米汤。从大队部的高音喇叭里传出来悠扬的秦腔……这时候,我总觉得时光凝滞了一般。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将用什么色彩将这种旷远的味道表达?

相关文章

  • 悠远的秦腔

    “闷悠悠回家来说明了情景……”这一声听不出任何愁闷味道的秦腔一传入耳朵,那一定是父亲从地里回来了。放下撅头,朝着灶...

  • 秦腔 秦腔

    多年没有唱过秦腔了,看到朋友在唱,试着唱了一段,挣了个半死,难怪听人说南方人有人吓唬不听话的小孩: 再哭,再哭就给...

  • 秦腔——访谈任进稳老师有感

    文/我妈妈 秦是秦腔的根 腔是秦腔的本 八百里秦川 每一户朴素人家 哪一个不曾吼过秦腔 秦腔如泣如诉 忽而高亢 忽...

  • 悠远

    1 女孩子说,你瞧我的手 触碰了古建筑悠远容颜 绿意廊,古柯亭,一壶天地 走在山的崎岖,望 水波潋滟,他们都说 这...

  • 悠远

    有时候我看着天空,思想就会像天马遨游得好远。在那蔚蓝的极致,除了几缕单薄的云彩,几点远飞的雀影,原本就空空如也。为...

  • 悠远

    遇见绚烂,癫狂如初 遇见青蓝,夜入静初 举起浓烈的酒杯,敬未来 一起欣赏夜空中闪烁荧光 在树的顶端,寻找一对翅膀 ...

  • 悠远

    青山蕴秀,溪谷流香。 夕霞相映,天水无间。 墘坤共晚,岁月何伤。 心素若简,风清随缘。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

  • 悠远

    也许是这两天的气温下降,感觉桂花香气缠绵柔曼,经久缭绕,清冽远逸,悠远绵长。 爱极了这种花香阵阵,馥郁绵长。一有空...

  • 悠远……

    惟望自身力学砥砺, 以显扬不坠之心! 也愿与君砥砺前行, 赏尽两岸花开, 共享岁月绵长!

  • 悠远

    揽月呈祥利未远, 行走江湖话中天。 摇竞行车窗外怡, 招手嫦娥宙斯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悠远的秦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cd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