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全国。为保家人安康,只能终日宅居陋室,茶书相伴。
老程平素就好独处,乐于一人窝在家里品茗阅书、听歌习字之事。故十多天来,身不能至神往山水之地,却也乐得清闲,心境怡然。
趁此时日,阅完了《茶书大典》,增长了颇多见闻。
茶者,人在草木间也,其集合了交友、品道、养生、修心等诸多元素。其最佳饮者,非将个人心境置于大自然中不可,须与山野、林木、溪涧、云雾、雨露、鸟兽交融一体,才能饮出自然之气,品出茶中真谛。
此谓茶道,唯有品中高士方可臻达。
茶者,源于中国,有着和中国五千年文化一样悠久的历史。此杯中佳品,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糅合了中国儒、佛、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无论皇家贵族还是市井小民,无论文人雅士还是高僧大德,对茶莫不钟爱有加。几千年来,关于茶的诗词经典,可谓汗牛充栋。
严格来说,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至于时下茶茗有无准确区分,按下不表。
我国六种初制茶, 即绿、红、青(乌龙茶)、黄、黑、白茶。书中收录的名茶便有几百种,余生若能一一尝尽,也算不负红尘历此一遭也。
于老程看来,一碗好茶,无外乎以下几点,是为“老程”论茶之九阴真经。
其一,产地好是根本。览尽全书,所阅的历历种种名茶,无不产于环境优美、生态破坏少的地方。它们一般在山水相依之地,以砂砾土质为佳。全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中。最优产地基本处于高山丘陵地带,长年云雾缭绕,以半阴半阳的坡面最优。如此看来,一杯好茶,其前身的确受尽天地精华和雨露滋养,极尽山川之灵秀,故已出脱于叶芽形外,成为修身进德之物。
其二,采摘要拣好时节。清明或谷雨前后采之称春茶,芒种前后采之称夏茶,立秋前后采之称秋茶。许多名贵茶只在春季采搞,一年只有15至20天采摘期。一般选在晴天或雨后雾退前采摘,雨天不采。所以,日常所购明前茶因其叶嫩量少而弥足珍贵。
其三,芽叶决定等级。好茶来于好茶树,其叶肥厚多毫。芽叶细嫩,多毫多茸为上品。芽叶极有讲究,全芽无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四叶,直接决定了茶的等级。等级越高者,叶之数量越少,有形有色。其汤色更纯正润滑,香味更幽深浓郁,口感更醇厚回甘。
其四,制作工艺是法宝。各个种类的茶,多采用民间传统人工手艺,所以凝聚了匠心精神。无论不发酵的绿茶,轻发酵的黄茶、白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还是全发酵的红茶和后发酵的普洱茶,都直接与制作工艺相关。制茶过程有摊晾、拣尖、萎凋、杀青、揉捻、搓团、发酵、烘干等,不同种类其工序不同,而制茶人的手艺和经验,直接决定了茶的味道。
其五,取个好名字。我国的诸多名茶,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秀和旅游秀。“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太平猴魁”、“庐山云雾”、“黄山毛峰”、“信阳毛尖”、“恩施玉露”、“蒙顶甘露”... ...名字听上去就令人赏心悦目谗涎欲滴。有个有趣的传说便是力证。“洞庭碧螺春”以前俗称“吓煞人”,相传康熙帝巡游到苏州,闻其名深觉不雅,见其形如海螺,便更名于此并列为贡茶,顿时赋予了其强烈的文化底蕴感。
当然, 茶道延伸的内容远不止于此,比如泡茶用水的讲究、茶器的选择、冲泡的方法、敬茶施茶的习俗等等。于我等不登大雅之堂的平民百姓,能知其上述五条真经,也不辞以“好茗”自居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