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让一个人耐人沉淀,并做到出类拔翠,也确定是个技术活,不是一般人所能止及的。
昨天,看到一个文友说:她在一家食品公司一干就是15年,因为自家买房离公司远而离职,后又投简历,得到另家企业老板的赞许,破格任用。到新单位后,干的也很开心顺利。
面对生活压力,特别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十字路口,让人在职场中耐心的沉淀,有时还需面对岗位调整、职务升降,有时需面对老板责难、无限期的考验,我们此时的思考、选择与作为至关重要。
张坤和李思思差不太多时间到一家公司上班。三年后,李坤升任销售部经理,刘思思升任生产部经理。
又过了三年,两人都为公司做了显著贡献,本以为在单位干了六年,也很不错的他们,会有晋升机会,但出乎意料的是让他们同时到基层任车间主任。张坤听到这个决定大惑不解,自已是总部的经理,现在要去基层搞生产管理,岂不是降了职?自已也没犯啥错误啊?想不通,百思不得其解,自此意志消沉,觉得自已几年的努力白费了,来到车间之后,他再也不拼了,什么事简单应付,自已该做的也交给别人。年底时接到通知,刘思思被调回总部荣升公司副总经理。
张坤这时才知道公司这样做是让他们更熟悉基层情况,以便担当重任。刘思思自从到车间后,深入基层,虚心求教,不断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多方了解市场行情,而且对材料的采购、生产管理中细节问题,也有新的思路,回总部报告情况时,他的报告资料详尽,提出的新见解还让公司降低了成本。
职场中,对于部门经理或者员工的调整,在老板这里都是正常现象,但作为当事者,或许不明真像,有时蒙在鼓里,有时为了委以重任让你接受下考验,有时是给你重新学习换下环境,此时,认知到位、忍受住,仰或这就是你提升个人价值、跨越阶层的绝佳时机,否则,机会便与你无缘。
玻璃大王曹德旺把培养中层高层管理人员的基本条件定为能不能吃苦,能不能经得起折磨。
他聘用的现任付总裁陈居里,是北京某高校高材生,刚入职时,被安排到三班倒的垂直炉上班,两个人用一辆平板车倒废弃玻璃,一车玻璃有一两吨重。
曹德旺也是在考验他的耐力和吃苦精神,问他为什么留下来?
他说:"干工作,就好比卖东西,只有先展示性能,展示你的本事,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好价钱。但本事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人家怎么知道?所以得做到"。
他从打杂工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从名不经传,到出类拔翠,每一步走得都是踏踏实实的。
曹德旺把人才解释为出自认同,这里的认同,包含有能力、代表的是衷心、反映的是能否接受住历练、考验和沉淀。陈居里做到了,做的完美,因此获得了曹德旺的重用。
曾看过一本成功人士的书《艾科卡自传》
作者说:"我用25年时间为福特工作就是为了这最后五年大干一番"。
他认为,每个人的一生可能多半时间都在打杂,有机会了你才会做些重要的事情,但前面这十几二十年的杂事,你是一定要做的。
一位老师说过:"一个人如果现在不打杂以后永远要打杂"。
人生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时间总会厚待认真活好和甘愿"打杂"的人。你想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
现实中,我们都渴望一鸣惊人,既时的得到,往往忽略了应有的沉淀,事实上,哪有那么多的不劳而获,哪有一蹴而就的好事等着你呢?不吃苦中苦,哪能做人上人呢?
任何成功者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修行,职场中的出类拔翠,需要的是:耐心的沉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