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艾老师作业反馈
1. 解答大家昨天作业的困惑
2. 回答问题:这节课为啥是高体验课?怎么为写作课服务的?怎么又是动力学研究?
3. 高体验课程除了游戏,还包括感官体验,观察,访问等形式。
4. 总结:老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学生自己找答案,答案很多元,具有包容性。
作用:答疑解惑;作业反馈;总结昨天所学,“对答案”
二、晓航老师诗歌课
1.老师播放了一首学生集体写的关于北京的诗歌,问大家的感受是什么?
总结反馈大家的回答:这首诗是真实、鲜活、立体、多层次的;写的是实物,没有太多形容词修饰;写的是日常所见,最具体的生活小细节。
老师问文字力量的来源?
总结反馈:充分调动感官,这是感官写作法。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写城市、课程、感受,甚至一个人。
作用: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写作/感官写作法进行思考,并明确提出教学主题。
2.老师请一位同学遮住自己的眼睛,在ppt上出示问题,并提问该同学。老师提醒其他同学,如果有多个孩子的同学,心里想着老大,没有孩子的,想一个亲密的人。
针对某些问题,老师进一步引导,直到同学说出非常具体的内容为止。比如,在问到“你抱着小婴儿像抱着什么的时候”,老师追问“更像是哪一种软?棉花、糯米糍,还是别的?”,由此引出“像大包子一样软”这样精彩的比喻。
在提问完所有问题后,老师问:你现在的感觉是怎样的?
2.老师送学生诗歌《我的孩子》,配乐朗读。
作用:这两个步骤是老师的写诗过程示范,一个是示范对于问题如何思考,要思考到什么程度(要足够具体),一个是创作出来的诗歌示范;带眼罩,创造一个没有任何干扰的思考空间。
3.给大家15分钟左右的时间,根据诗歌纸自己写诗。
作用:诗歌纸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框架,降低了写作难度;当下写作,趁热打铁,在当下的氛围和情绪中写作。
4.请学员朗读诗歌,并请妈妈把孩子叫过来,给孩子读诗。
作用:把诗歌直接读给写作对象,当下亲身体验诗歌的情感力量,体会到了写作带来的幸福感。
三、三川老师解读本节课
1. 大家能想出什么钥匙问题?
总结:大家的问题从教育的目标、写作的目标和当下的文本分析几个角度提问。
作用: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出讲授内容。
2. 你的泪点出现在哪个位置?
总结:
在呼唤孩子,说出哪年哪月哪日的时刻,就会哭了——宏大叙事,史诗般的开头
回忆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会哭
展望未来,创造人生,会哭
家长和孩子一起写,是很好的家长教育课。
3. 文本分析刚才课堂上提问的问题。
感官-进入感性、催眠,气味是最不经过大脑的感官体验
时间线:发动回忆和想象
比喻:艺术化,升华与超越
具体:言之凿凿,可感可信
这两个步骤的作用:带大家先找出泪点位置,然后分析为什么这些地方会出现泪点。
4.绘本《我爱你》:读出好文字背后的写作力量
感受-心头一动
探究-心头一动是什么造成的?
实践-刻意练习
反馈-有读者、有反馈
作用:从写作者的角度,分析从阅读学习到写作实践的逻辑过程。
5. 高激发发生的过程
-看真正好的文本。有的老师找的文本不好,连自己都感动不了。老师要学会找到文章让人心头一动的按钮。
-带领学生赏析这个文本,知道这个文本好在哪里,是由什么造成的。
-让学生马上写一写
-让学生分享,使课堂中弥漫着写作幸福的气氛
作用:从老师的角度,分析从选取文本到带领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
6. 听许飞的《父亲的散文诗》,看盲人学生写的诗《双胞胎》。问大家,歌曲中的哪些文字让你看了很难过?你能想到哪些你体验过的类似的事情?
作用:另一个写作教学的案例。看真正好的文本(许飞《父亲的散文诗》),老师带领学生赏析(抛出问题,大家在聊天框回答),让学生马上写一写并分享(大家聊天框里的回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