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营两周的产品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4种常见的产品形态
2、设计MVP产品
我们组的产品形态设计:
1、引流品:沙龙--可以与用户面对面,了解用户需求和画像。
2、核心产品:线下工作坊---可以与用户面对面,深度互动,了解对我们课程的真实反馈。
3、增值产品:线上训练营---作为工作坊的衍生辅助,通过线上督导,小知识点/经典书籍阅读引导,布置作业,作业点评,大家互动的方式督促用户行为发生变化。
4、辅助产品:培训解决不了的问题,转由一对一的咨询。
反思:
1、产品重点:明确每一类产品形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比如几个老师都会问到,培训如果都培训明白了,那是不是就没咨询啥事了?
2、用户画像和需求:来沙龙的学员当中,其实有好几个是底子比较好,但可能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没有明确自己的需求,也没有发掘自己最擅长的优势,总是频繁跳槽换工作。到了而立之年,拥有一手好牌的他们却没有达成预期,往往都怀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曾经,我也是这类人群之一,所以非常懂得他们的焦虑和痛苦)。于是我们决定线下的工作坊,如果先只做一天的话,会需要从他们底层价值观,需求挖掘,天赋才干挖掘入手。后期再接着上CD模型,如何更好的运用在职场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3、MVP的理解:既然是MVP,就是最小可行性产品,用最少的投入去测试用户真实的需求以及对我们产品的反馈。而我们过去做得大而全面,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减法”。而如何做减法,则是在跟种子用户(我们沙龙用户)的不断互动中去做减法。
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1、确定不同产品形态的重点,做减法,团队一起重新画产品形态图;
2、打磨核心精品:围绕“天赋才干”和“核心竞争力”去听课,收集资料。专注开发线下工作坊的课程和线上辅导的形式,所有课程在正式讲之前都会进行试讲;
3、关注用户需求不断迭代:在沙龙群每天保持跟种子用户的互动,倾听用户心声,观察反馈和活跃性,不断迭代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