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名言(上)

作者: 邱士舰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10:15 被阅读3348次
    叶圣陶名言(上)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要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一辈子也用不尽。

    儿童时期如不经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可宝贵的锁钥。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它用歌声可怜那些不幸的人,可怜他们的劳力只为一些别人,他们做的事没有一些意义和趣味。

    语文教育说到底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全面的、善于处理生活的普通公民,决不能把学生训练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

    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把握好三个阶段,即“预习—讨论—历练”;其中“预习”在课前完成,“讨论”以课内为主,“历练”则以课外为主。

    优良的文风应具备“三性”要求,即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其中准确性是基础和前提。

    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所念在那里,故乡就在那里。

    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凡是带点儿教育意味的事都一样:自己做不到的,别教人家做;自己教人家,要想收到效果,就得自己做出榜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叶圣陶名言(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mx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