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 1934.9.29~),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的理论。前美国心理协会会长马丁·瑟利斯曼誉之为“积极心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
当一个人全神贯注、身心两忘地做一件事时,会获得一种极其美好的体验。
第一,幸福;第二,最优体验,米哈里称之为心流,Flow,原意是流动;第三,是精神熵。
真正的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状态,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
心流的成因过程和特征概括为:
第一,注意力。米哈里说:“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
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要紧的不是目标是什么,只要目标能将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此;
第三,有即时的回馈;
第四,因为全神贯注于目标,忘记、屏蔽掉了日常恼人的琐事;
第五,进入忘我境界。
一位攀岩选手描述自己的感受时说:“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写作是在情绪紊乱中塑造秩序的一种治疗法。作家体验心流的唯一方法,很可能就是创造一个可以全心投入的文字世界,把现实的烦恼从心灵中抹去。”
造就心流的活动必有挑战,且挑战应该是动态的,也就是当挑战与你的技能匹配时,就可能体验到心流现象。
郑也夫五点获得心流的方式:注意力、目标、即时反馈、全神贯注与进入忘我境界。实验证明,全神贯注能减轻脑力负担,因此专注是产生心流的关键,但前提是需要当事者自觉自愿,真正乐在其中。此外,造就心流还需要与技能相匹配的挑战,在技能不断提高、目标不断上调的良性循环中,感受成长的乐趣,就是幸福的精髓。
外界向你提供目标的同时,也往往提供某种奖励的诱惑。但其实,世上大多数奖励的动机,都是为了控制你。不做外部目标的奴隶,就要拒绝他们的奖励。而拒绝外部奖励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内奖”机制,就是确定你的目标,在追随目标的努力中,获得内心的秩序和成长的乐趣,这种内部奖励机制,也就是自我奖励。
“喜欢独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
米哈里说:“开始时靠目标证明努力的必要,到后来却变成靠努力证明目标的重要性。登上山顶之所以重要,只因它证明了我们爬过山,爬山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目标。”
往往事物的外部奖励都是为了控制你,而内部奖励才能够好好的完善自我。没错,内在奖励,即快乐,充实,幸福。这是一种务虚的精神,是一种孤独的精神。
工作而非休闲,可以造就更多的心流。但另一方面,他讨论心流的生动案例中,休闲的活动不在少数,比如他不断说到的攀岩、舞蹈、下棋。
体育具备造就心流的最佳条件:明确的目标,即时的回馈,易学难精带来的上不封顶的挑战性。体育的最大功能是帮助人控制自己。
控制身体上下大功夫;又要学习控制自己的精神,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有了瘾就不会空虚了。没有上瘾,不仅仍然有可能陷落到空虚之中,甚至难以与一种行为模式系结到一起。现代人大规模地、义无反顾地陷入‘瘾’当中,是有深刻的原因和功能的。我们实际上面临的很可能是三种选择:空虚无聊、寻找肤浅的刺激因而不能真正摆脱空虚,对某种活动上瘾。或许瘾是帮助现代人解决这一尖端问题的归宿。
明朝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喜欢一项游戏,全身心的沉浸其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