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晴朗的天气,若是孤单一人,也失去了意义。再阴沉的天空,若是三五好友作伴,也自有其乐趣。
我从不会否认自己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在吵吵嚷嚷的环境中,各人都在谈论各自的利益,说着没有人会去在乎的话题,旁边的人虚伪地附和着,这使那人更加深了自己的谈兴,如此,时间就在无人晓得的情况下度过。在这种状态下,我只想逃离出来,去到无人关注的田野,听着风吹过树叶的簌簌声。或是待在渺无人烟的深渊里,一片寂静。
在校时,要数餐厅里的声音最为嘈杂,无意义。有伙伴一直在耳边念叨今天应该吃什么的千古难题,有同学抱怨老师的各种缺陷,有情侣在一旁窃窃私语,还有…千万种声音聚集在一起,仿佛在食堂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不说几句话,找几个话题就好似亵渎了一般。而话题就那几个,却兴致勃勃地说了四年。
然而,我也极为认同前贤所说过得一句话语: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就是神灵。
在我的印象中,神明以永恒不朽,无情无欲才成其为神明。野兽以本能生存才成其为野兽。而我们人是以理智情感著称于世。
当我远离人群,看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心里却又极为怀念那喧嚣嘈杂的日子,可以有人分享我的喜怒哀乐,以往一切令人不耐的面目都使我由衷地感到亲切。
我们无法离开社会独自生存,不管是心灵上的寂寞,还是情感上的孤单,亦或是生理上的需要。
淙淙流水在山间静静地流淌着,远处有青烟渺渺升起,这如诗如画的一幕仿佛在千万年前就已存在,而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这一幕也终将落在千万年后的同样迷茫的人眼里。我驻留了片刻,终于还是毅然而然地转身,走向身后的城市,只因我在乎的人生活在那里。
我最渴望的与人相处的模式是这样的:与几位好友在街上行走,没有人会主动发出不自然的声音:因不耐寂静的氛围而提出自己本已晓得、或自己不在乎的问题,来询问周围的好友,只为打破这静谧的气氛,或耐着兴致,故作感兴趣的姿态,来不使周围冷场。我们各个心有灵犀,享受着晚风,踏着闲适的步伐,只是在真正好奇的事情上来讨论一些事情,或是在有兴致的事情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久之后,发现自己已无法可说,也不会去故意搜肠刮肚,硬要去继续另一话题,于是,我们又复归平静。
一切自然而然,这样的环境最使我轻松自在。可是在我以往的生活中,这样的时刻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酒足饭饱、身心俱疲之后,周围的人即使想要创造新的话题,却已无力去寻找,最终只能作罢。
我是一个矛盾的人,喜欢热闹,也向往着孤独;追寻着快乐,也沉迷于伤感的氛围。我庆幸着自己生而为人的偶然,也悲哀于自己终会奔向死亡的宿命。一切归于虚,一切归于无。如此,也许矛盾也没什么不好。毕竟一切终将逝去,而体验着世间多样的情感,不同的事物,是我所余不多的乐趣了。
我曾看过这样的一则小故事:有人在蹉跎了半生之后,终于认识到了人生的可贵,因此,他想让自己的余生过得有意义,最终却发现无论做什么,相对于我们这一整个人生来说,都只是浪费,一切竟都是徒劳。
而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中,浪费着自己的人生,是我认为的最有意义的事。事物的有无意义,其实只在于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你所认为的意义,也就藏于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