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亮出你的怀疑严肃码匠圈
第三节 从哲学史明白哲学的当前状态

第三节 从哲学史明白哲学的当前状态

作者: 木子哲学 | 来源:发表于2015-01-30 16:28 被阅读429次

    既然我们无法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普遍的存在,那么对于万物的本质即绝对的存在的哲学研究,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呢?也就是说,哲学的研究方法是怎样的?哲学研究是怎样进行的?要明白这个,就必须从哲学史中去寻找,去判断,去总结。在这一节,我们先简要地回顾、总结一下西方哲学史。而本书,则是此节的详细展开,并在最后,纵贯哲学史的发展主线,找出哲学当前的根本问题,而推论出我的新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科学这个正确的研究具体存在的方法,是哲学的一个关于认识的成果。在西方,科学方法是亚里士多德产生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存在论,绝对的存在是存在,具体现实存在也是存在,对于具体现实存在的研究必须结合感觉经验、逻辑推论和检验实验等三大要素。包含这三个要素的方法就是科学。科学地研究具体事物的学问,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曾经获得非常好的发展,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当时的阿拉伯帝国被当作如同古兰经一样神圣的真理。而同期的西欧人不知道亚里士多德,他们被以柏拉图哲学为基础的奥古斯丁基督教神学统治着,他们的理性一直被神学权威压制着。12世纪之后,随着中东的文明成果向欧洲的传播,除了从来没见识过的丰富的物产和技术,欧洲人终于知道了比柏拉图的理念哲学还要先进的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存在哲学。为了挽救神学,开明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建立了基督教神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因为重视并且承认现实的具体存在也是存在,并且还有研究具体存在的科学方法,这就能说明,人,作为具体的存在,并不是完全依靠上帝的指引,而是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帮助欧洲人摆脱了神学对理性的压制,特别是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之后,理性认识能力逐渐成为欧洲人的共识,随着地中海工商业的发展,欧洲人的实践也证明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经过文艺复兴,欧洲人在阿拉伯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创新发展。哲学上,也是如此。

    存在是什么,认识是怎样的过程,欧洲人继续了这个研究。有的人重视感觉经验,认为知识来自感觉经验,这就是经验派,如培根、洛克,巴克莱。有的重视原理推论,认为知识来自确定的理论推论,这就是唯理派,如笛卡尔。经验派无法根据感觉经验论证出确凿的知识,而笛卡尔的所谓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也最终只能是自圆其说,经验派与唯理派都无法解决问题。

    现在来说,经验派虽然重视感觉经验,但是,在那个时代,科学研究具体事物还没有获得确认的成果,因此,经验派无法论证出确定的知识。不认识具体的存在,普遍的存在是什么当然就更是问题。因此,根本不可能直接找出什么明白的第一原理。

    既然两派都无法解决问题,难道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能的吗?难道存在是不可知的吗?谁都不愿意接受不可知论,那该怎么办?

    在康德的时代,这就是哲学的大问题。如果能论证出普遍真理知识是存在的,那么就能证明人类的认识是有价值的,也可以证明人类是有认识能力。康德说感觉经验得到的表象材料必须以某种形式组织起来才可以形成知识。组织这些表象材料的形式,不是感觉经验到的,而是先验地存在的,而这些形式是知识的本质所在,并且是超越人的感觉经验而存在的。这就是康德的先验认识理论。

    可是,在康德的先验认识理论中,只有感觉经验到的客观事物的表象,却没有客观事物自身。人类的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而这个先验理论虽然可以论证普遍知识可以超越感觉经验而存在,但是,却没有客观事物自身的位置!

    黑格尔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以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存在论和矛盾产生运动理论,论证出认识是客观事物与知识之间的矛盾差异所推动的运动。

    矛盾可以产生运动,但是有一个前提,能产生运动的矛盾必须存在于同一个主体内部。这一点,亚里士多德的四因实体存在论已经有明确的论证。客观事物是主体,知识属于另一个主体,分属两个主体,二者之间即使有矛盾,也无法产生运动啊。

    但是,在黑格尔看来,客观事物和知识共存于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思想。客观事物的本质是思想,知识的本质是思想,因此,客观事物和知识共存于思想这个主体,因此,两者的矛盾可以产生运动来推动思想认识的发展。

    可见,黑格尔的认识论的基础在于其“思想是本质”的本体论。而这个本体论是无法让人信服的。黑格尔同时代的叔本华,就套着黑格尔的路子,提出了意志本体化理论,说世界是我的表象,而我的表象受我的意志支配,因此,世界的本质是意志。

    黑格尔之后,我们看到哲学研究的一种转向。黑格尔之前,哲学的主要问题在于认识论,而之后,主要问题在于本体论。为什么说黑格尔之后的哲学转向到本体论?如前所述,黑格尔的认识论已经把客观事物与主观结合在认识运动中,但是这个结合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思想是本质”这个本体论,即客观事物与知识是否为共存于思想这个主体内部的一对矛盾呢?这个问题的解决,显然已经不在认识论范畴,而是本体论范畴。

    如果能论证出比“思想是主体”更加令人信服的本体论根据,不就可以解决黑格尔认识论的问题吗?

    不过,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本体论的意义在这里已经有了变化。本体,在这里已经不再只指绝对的存在,却是任何被赋予了本体化性质的对象。比如叔本华的意志,黑格尔的思想、绝对精神等等,不一定是客观的本体,只是人为地被本体化的对象。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流派的共同的特点就是企图找出一个对象给于本体化,然后根据这个本体化对象的所谓本体化理论,来企图解释哲学的认识问题。如叔本华的意志,马克思的实践,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等等。

    广义的本体化对象理论的发展除了因为上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还因为科学研究大发展。以感觉经验、逻辑推论和检验实验这个方法对于具体存在事物的研究,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初步发展之后,终于在19世纪的欧洲迅速发展起来。随着一个个科学研究成果的诞生,科学逐渐从哲学独立了出来,并且以公认的确定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科学认识的有效。

    为什么科学可以获得确定的知识,而哲学不能?当时的哲学家陷入了痛苦。当一个个具体存在被科学研究成功之后,哲学家们发现已经很难找到哲学的研究对象了。

    不过,现在我们明白,具体的现实存在本来就不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当时的哲学研究者不明白这一点,而走入了和科学争夺研究对象的歧途。

    另外,以经验派哲学理论为根据的某些哲学理论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才是获得真理知识的唯一方法,至于无法感觉经验到的普遍的存在或绝对的存在,因为无法应用科学的方法,那就根本不应该去理会。这样的哲学流派就是实证主义哲学,或科学主义哲学。这个流派企图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一些对象,如人或人类社会。可是,这个流派的问题是,有些对象,无法被感觉经验到,或者无法完全地感觉经验到,而且无法完整地检验实验,如人类社会或人的行为,我们无法把完全的人类社会搬入到实验室去做科学研究。而以科学的方法去做部分的研究的结果却因为感觉经验不完全而导致其结论无法适用到普遍。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信奉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的大问题。

    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把绝对的存在这个自古以来哲学的最高研究对象排除在认识之外。在这一点上,他们受到了以唯理派为哲学传统的哲学家的批评。威廉-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 1848-1915)说“哲学以具有普遍价值的那些价值为自己的领域,为自己的问题。这些具有普遍价值的价值是文化和文明全部功能的组织原则,是人生一切特殊价值的组织原则。”①

    否认或忽视绝对的存在,而仿照科学的方法,假设性地找一个对象,再把这个对象以黑格尔的方式给于本体化,再以这个具体对象的似是而非的本体化观点为根据,企图建构哲学认识体系,或论证可以适用于普遍万物的理论,这就是黑格尔之后哲学发展的共同形态。这个错误的形态,导致哲学界的各种低迷混乱。各种流派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08年在韩国首尔大学举办的第22界世界哲学大会上,两千多名世界各地哲学研究者在几十种分会上提交了几千篇论文,结果,只能是“会而难论,论而不定”,无法确定出某种公论。

    我在此次世界哲学大会上有5篇论文被提交讨论。《哲学是什么》、《哲学的混乱是由于丢失了研究对象》、《现象学违背哲学对象》、《一切人文知识的根本理论根据》、《民主是为了保护人权》。《哲学的混乱是由于丢失了研究对象》一文所论述的就是,在科学发展时代,由于背离了绝对的存在,哲学的研究对象太多太混乱,普遍有研究对象片面化,逻辑论证不严密的缺陷,导致众说纷纭,让哲学陷入混乱。

    综上所述,否认或忽略绝对存在而去乱找本体化的对象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本体论应该是怎样的?如果说黑格尔的“思想是主体”的本体论是错误的,那么可以推动认识运动的矛盾,就不应该是客观与知识的差异。那么,能够推动认识运动的矛盾到底是什么呢?这个矛盾与本体论的突破又有什么关系呢?

    本书要做的就是这样的尝试,并且作者认为已经可以论证出推动认识运动的矛盾是什么,可以论证出新的本体论。以黑格尔认识论中的缺陷为突破口,以哲学历史上的所有关于绝对的存在的逻辑推论为基础,结合一切科学研究成果为论据,进而论证出新的关于绝对的存在的本体论理论,然后以此本体论根据,解决黑格尔认识论中的问题,建立新的认识论,并且根据这个新的认识论,通过逻辑推论,再论证出关于人的存在的一些知识,从而可以为人类的现实存在问题提供确定的理论根据。

    ——————————————————————————————————

    ①[德]文德而班:〈〈哲学史教程〉〉下卷,927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节 从哲学史明白哲学的当前状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ul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