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四十二至四十五章
损、益、余、缺
在这四章中,其实也在围绕这个守中与无为,凡事过之不及,都应着度。
损亦不满、谦卑,明白这个道生万物的规律,时常觉知自己的渺小,才能精进更多的不足,于人如此;于事物,也同理,满则溢,时常放空,自有再满。
而益则是得于力量的度,或柔或刚,或有为至无为,言之妙处,在于点悟,是少是多,在于益处,所以可为言该意简。
再到这个余,便是名利与生命意义的权衡,若浮云,是本真,在于这个心修守道。荣辱沉浮,大道唯一。所以这个财富、名利、生命,多与少,长与久,在于这个大道的彰显。若君王,若臣民,取之、用之,应依道而行,却不可过贪。因此这个余,就是知足、着好这个度。
最后到这个缺,就是支点,也是万事万物的关键所在,或许也可以理解为无形的力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道:是非曲直、高大渺小、巧讷功成败,就在于有没有顺应这个天然的道,然后用最柔和的力量,恰到好处的来正人、正事、正物。
所以结合损、益、余、缺,某种程度上就是要找到那个最淳朴的真道,最简单的运行规律,从自身出发点、行径的方式、结果的导向、关键要素的串联,最终行那个大道至简中简的生命轨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