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物损而益)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四十二至四十三章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诗解如下:
自然界有一种混元之气诞生,
由这一元气 便激活了阴阳二气的竞争。
有了阴阳二气便产生了天与地,
然后又生发出三即物的繁新。
天地物三的相互转化滋养,
才有了万物的生机勃勃之欣。
万物背(阴)月夜休养生息,面向阳白天繁衍生发;
阴阳二气相互激荡,和谐未艾方兴。
人们最厌恶的是什么?
唯独是孤傲、寡众、不善之人。
可那些君王们偏爱炫耀自己,
总会以孤家寡人之称而唯我独尊。
因此万物或遵循天地生灭规律,
知道了有减损才会有受益加增。
抑或是明白过于繁华的时候,
要受益又必须凋零减损。
这些前人的哲理教导,
我辈亦以此来教育启迪子孙。
真正的栋梁之材,不会被狂风暴雨摧毁;
它的教父就是那永不磨灭的“道”之精神。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诗解如下: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
就是无坚不摧,能打败天下的锐利之器。
往往没有形状的温柔示弱之举,
能瓦解內部,穿透那没有空间的间隙。
我因此认识到了无为理念的益处,
是不可言传的教义。
虽知道无为受益良多,
可普天下做到之人稀少,可说是望尘莫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