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利用器型学对从良渚文化时期的造型到清代造型做一个直观的陈列比较,凡是符合某种造型的,即可划归为那个相应的时代。可是,更为困难的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柔性特征难以表达,譬如通过怎么样的文字描述,才能准确地认识一般的籽料与上等山料之间的不同,这种区别特征不太明显,相信即使具有余秋雨先生的描绘才能,也难以准确传达清楚。仅仅围绕着“油脂内含”与“质地干淫”两个概念来表述,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一般收藏者昭昭于“开门”的真实体验。
琉璃药师佛而这两个概念的得到只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老师的口传心授,二是对实物有过长期的频繁的接触。从这两个途径得来的鉴定感觉,意会不易,言传更难。所以,阅读收藏方面的学术专著,必须具有丰富的感性体验以作为专著中语焉不详的补充,否则,仅凭对专著上的只言片语的记忆运用,就能判断被鉴定器物的“开门”与否,那样的收藏后果肯定有问题。因为当作为“开门”的鉴定特征同时被收藏者与造假者共同认为是唯一的标准的时候,造假者按照这种标准造假,收藏者按照这种标准收藏,榫卯和槽,不管藏品特征这扇“门”开得有多大,都不能洗清赝品的伪身份。我们现在到一些古玩市场观察赝品,除了一些非常低劣的仿品以外,绝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具备了“开门”的特征,甚至可以与书或图录“对号入座”。
和田玉镂空葫芦瓶一对这里,我并不否认鉴定学专著的作用,只是想说,那些著作的阅读对象一定是具有丰富鉴定经验的专业人员或收藏经验的收藏家,不适合一般初涉收藏的人群,这些人一旦躐等专著,极有可能会导致收藏行为的失败。
张松茂《国色天香》粉彩瓷板画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了,我上面的描述其实巳经说明,运用“开门”特征鉴定,必须要有足够的感性体验作为支持。那么,对于一般古代玉器的收藏者来说,这种体验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对“开门”特征的理解。而积累这种体验的方法,还是要从点滴的鉴定基础入手,在玉质、刀法、造型、纹饰这几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上下功夫,一点一点地体会。譬如当你真正体会到了:沁色的颜色变化后,你就可以通过沁色进行鉴定,尽管一件玉器从大的特征上看很像“开门”的殷商古玉,但是如果色表现不正常,缺少规律性的变化,就可以据此断为仿品。相反,如果这些细小的枝末都有着合理的表现,那么,其他的特征表现就没有不“开门”的理由。
莲花如意纹双耳玉盖罐学习鉴定,基本功很重要,收藏古代玉器,无非是从玉质、刀法、造型、纹饰这四个方面寻找真品的依据与赝品的破绽。当现代鉴定的宏观规律巳经不能成为唯一的鉴定依据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从点滴的微观着手,关于鉴定的基本知识在这时尤其显得重要。
另外还要说一句大实话,不少人读书有误区,以为大概明白了书里面所讲的内容,就能买东西了。其实错了,当你真的看懂了一本真正的收藏知识的书,你的感觉应该是更不敢轻易解囊了,因为你开始明白雁品无处不在的可怕。有了这种感觉,你就入门了。
在古董的鉴定、买卖、收藏路上,只有经历多次的失败教训,才能够领悟到古玩的深度和难度。订阅时代收藏网公众号《sdsc2004》学习古董鉴定方法、分享古玩收藏经验、古玩买卖、艺术品定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