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子是一面镜子。
解释:教育是为了孩子越来越好,那孩子有没有得到好处,父母只能看到外在的成绩,看不到孩子内心感受,也看不到我们的行为是否被孩子认可。
前面已经了解到,不被孩子认可的教育方式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将会失效。为了避免这种恶果,我们也需要尽早知道孩子对我们的看法。
所以,向孩子请教,让孩子谈谈对我们的看法是必要的,而且要形成一个长期习惯。书中的例子,父母在孩子眼中竟然是一只愤怒的怪兽。试想,孩子能和一只愤怒的怪兽良好沟通吗?幸好这位父亲及时发现了问题并作出了方案。
那我们自己现在在孩子眼中是什么呢?向孩子请教吧,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认清孩子眼中的自己。
四、家长的本质。
超越愤怒、焦虑和不信任,享受在接纳、觉察和赞赏中成长的机会,给与孩子睿智、爱、智慧、快乐、创意和平静。
解释:用耐心和爱心打造情感连接,和孩子一起成长,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用引导的方式做好表率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处理碰到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清父母的本质,也要认清孩子的本质,支持他们实现潜能,平静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怎样认清本质?除了上面表格中的类型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彼此的性格类型。
了解了性格特征,制定出适合自己和孩子都能接受的引导方式,并在实践中时常修正。
帮助孩子快乐成长,享受为人父母的资格。
【本周练习】
每天花十分钟写下你对自己身为父母的自我批判,然后向孩子承认这一点。
写下你能想到的所有批判,自己做错的、目标正确方法错的、做的不够的、做的太过的......
这能更好的赢得孩子发自内心对父母的尊重。
【归纳思考】
好心没办好事的原因是做事的方式不被接受。父母全身心付出的方式方法如果不能被孩子适应,也将一腔热血付之东流。
所以,要经常通过孩子的反馈和自我批评来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
思考,帮助孩子长成自己的样子;强迫孩子长成父母期望的样子。哪个才是家长的一种本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