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民俗文化英语单词的奥秘
稀奇古怪!史上这11个别称竟都指“中国”!你知道几个?

稀奇古怪!史上这11个别称竟都指“中国”!你知道几个?

作者: 衹舍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6-19 21:17 被阅读22次

    神州日知 乐儿


    古代外国人如何称呼“中国”,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china。

    因为在英文中,中国和陶瓷都是同一个词汇(china),因此,很多人认为西方文字中,“中国”这个词就是来源于“陶瓷”。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18世纪前,中国昌南镇(今景德镇,中文读音与英文读音十分接近)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

    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由于这种说法流行甚广,乃至以讹传讹,就成为古代中国的代名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国家对中国有不同的称谓。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具体印象不同,或与中国关系和态度相异,也就出现各式各样的对中国的称谓。

    这其中,虽然不乏褒奖,也有一孔之见,更有历史偏见。

    历史上,外国对中国的这11个别称,您知道几个?


    1

    Sinian(震旦)

    这是古印度对中国称呼,指中国本部及与中国相邻接之部分地方。

    大唐西域记卷五(大五一·八九四下):“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亘,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里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震旦还曾被认为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所以有此称呼。

    除上述记载外,震旦等名称散见于佛典中甚多。


    2

    Seres(丝国)

    古代西方亚细亚及希腊、罗马等诸国所流传对我国的称呼。Serice(丝国),或 Seres(丝国人),汉语翻译为“赛里斯”,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出口大量丝绸。


    据西方史书记载,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大帝曾经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剧场轰动。

    在当时,丝绸袍子被认为是空前奢华的衣服。


    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甚至还不知道中国的存在。当时,他们知道在很远的东方,有一个生产“丝绸”的国家,当时被称为“塞里斯国”(seres)。

    亚历山大大帝到达阿富汗后,面对向东而去的万重雪山,终于失去了勇气,掉头南下,前往印度。

    东西方在那个时候,失去了一次可能的直接交流机会,双方都只存在于各自的想象之中。


    公元前37年,罗马著名的诗人维吉尔在《农事诗》中,提到了生产丝绸的“塞里斯国”,他认为丝绸的丝是产于一种长着柔软绒毛的树。

    罗马另一位著名的诗人贺拉斯也歌颂了丝绸的柔软和精细。在那个模糊不清的年代,西方对于丝绸的故乡,有很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想象,例如,认为“塞里斯国”的人可以活到140岁,200岁,甚至还有人说寿命长达300岁。

    他们只知道“塞里斯国”是在比印度更远的东方。

    3

    Chink(清国人)

    这是个英文俚语,也是中国人的意思,源于清朝的“Ching”,但带有贬义。

    众所周知。清末时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受尽各国欺凌欺,中国人因此也成为外国人眼中的“清国奴”。

    4

    Chinoiserie(中国风)

    其实,西方早在文艺复兴后一段时间,就盛行过“中国风”,这个词语出现在法语中,是18世纪中期非常流行的一种艺术风格。

    这种流行风格大量采用中国题材,如中国服饰、龙、宝塔等,艺术家进一步又通过想像创造出的一种新形象。

    这个词后来演化很多意思,有古怪的、吹毛求疵的、繁琐的等意思,与中国风格、工艺品、中国的、中国人等逐渐相去甚远。

    5

    Chinees(西内逊)

    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语,含有对中国的贬义,源自当时的中国老弱、保守、落后的形象。

    如今,“西内逊”除了指中国人外,也指“到中国餐馆里去吃饭”的意思。

    6

    Jang-gwe(掌柜)

    这是韩国的一种说法,指中国人精于生意,精于算计,只挣不花,所以,也有“守财奴”之意。

    19世纪初,当华侨到达朝鲜后,朝鲜人曾用“掌柜”一词来代表中国。这个词在韩语中含有贬义,现在几乎不用了。

    7

    NuocTau(船国)

    这是越南民间的说法,意指中国人是坐船来越南的,而且中国的船舶制造业让越南人羡慕,所以将中国说成是“船国”,将在越南居住的华人称为“三船”。


    8

    Blue-Ant(蓝蚂蚁)

    这是由中国的流行服饰称呼中国人。

    “列宁装”、“解放装”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广大解放区流行。

    文革时期,中国又流行军装和以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的服装。

    一时间,中国人的着装被外国人讥称为千篇一律的“蓝蚂蚁”、“灰蚂蚁”。


    9

    Cathe(契丹)

    由前所述,中国古代在西方不叫China,因为生产丝绸而叫做“塞里丝国”,就是今天Silk一词的词根。

    但是,在俄语里,称中国为Cathe或Kitay。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China一词的来源应该是“契丹”。

    到了契丹建立的辽,和西方的贸易繁荣,国体开放,因此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当时北方民族,比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带叫做“契丹”。

    随着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契丹”的名字逐渐表示中国的土地。

    “中国”在俄语中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直译过来叫做“天下”。

    如果说前一个称呼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性词,那么,俄罗斯人今天在使用“天下”一词称呼中国时,包含着的尊重与称赞之情不言而喻。


    10

    Cina(支那)

    这是近现代中国人民最为屈辱最为敏感的一个别称。

    Cina在日本译为“支那”,从江户时代中期到19世纪中期,日本人用“支那”称中国,这与“唐国”,“清国”一样,没有特别的政治含义,尚未直接与对中国的歧视联系在一起。

    日本社会开始用“支那”蔑称中国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当时,日本人先是震惊,继而因胜利而陶醉,上街狂呼“日本胜利!支那败北!”

    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支那”逐渐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在中日关系史中经常生出一些是非。

    还有 一种说法:支那一词出自China, China本身没有褒义贬义,怎么从它演变的“支那”一词反而有了含义呢?这要从日语的古怪规则谈起了。

    日语,大概是世界上最繁琐的一种语言了,与其他语 言作为交流工具的不同,日语还承担有很重要的等级文化载体功能。

    同样的意思,也有多种表示方法,用以同时表达双方的地位关系。

    比如“我”这个词吧,“わた くし”,那表示“小子我”,很谦卑的,“わたし”呢?少了一个字母,成了普通的“我”,平等了,“わし” 再少一个字母,那就成“老子我”了。


    “支那”的意思就是蔑视,含有“支那那块地方”的意思,表示你的地位比我低。

    而日本人对这种通过称呼取得的地位优势非 常看重,也真的就会把你低一等看。

    对方如果不经意接受了,不管你懂不懂日本文化,日本人就会很自然的认为你自认低人一等,这在中日关系史中经常生出一些是 非,引发近现代中华民族的极大义愤。

    日语里类似微妙的称谓或用语还有很多,比如前两年日本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把韩国人称为“三国人”(日本人认为它既不是日本,又不是外国,属于第三种特殊的地方----殖民地,就把韩国人蔑称为“三国人”),引发了韩国人的强烈抗议。


    11

    Sina

    曾经有人对“新浪”的英文名字“sina”提出批评,认为这个词代表“支那”,是一个侮辱性的词汇。

    这种意见说对了一部分,“sina”的确代表“支那”,但是,在这个词汇产生的时候,以及在产生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丝毫没有侮辱的色彩。

    “sina”这个称呼产生于公元2世纪,当时西方世界“地心说”的创始人托勒密,绘制了一份世界地图。在这份地图上,就有“支那”,写为“sina”或“thina”。


    托勒密的这份地图造成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从那以后,西方长期以来都认为有两个“中国”,一个是陆地可以到达的“塞里斯国”,另一个是海路才能到达的“支那”,虽然这两个地方都出产丝绸,但是,在当时西方的地理观念里,无法想象这两个地方都在同一块欧亚大陆上。

    元朝的时候,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也认为自己到达的是“支那”,而非“塞里斯国”。这个误会一直到利玛窦来中国以后才消除。


    在往前追溯,西方对中国所用的“支那”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公元1世纪以后一本用希腊文写成的《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中,在这本书里,专门提到“支那人”(thinae),并且明确说到,丝绸就是从这里来的。

    所谓“厄立特里亚海”大致是指今天的印度洋。这是目前有文献记载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支那”,与瓷器毫无关系,只与丝绸有关。

    英文“china”一词产生很晚,并从拉丁文演化出来,词源应是“sina”,而非英文独创。

    所以,严格而言,“支那”这个称呼早于陶瓷出现,先有“支那”,后有陶瓷,因此,如果说这两个词后来变成同一个词,那也是“陶瓷”靠向了“支那”,而非“支那”因陶瓷而得名。“支那”这个名字更合适的解释,应该是来自丝绸。

    推荐阅读(点击下面蓝字即可查看)

    中国不是China,日本不是Japan?

    非洲的“迷你中国”!处处与中国城市一模一样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最强大?美国网友七嘴八舌,理由炸了!

    中国古代这8位大思想家,令古今中外折服

    史上原属中国5大外国城市!如何“败掉”?

    关注日知录(微信号:dirizi001), 读典,品典,用典;新解世间事, 知人,敬人,做人。 重逢神奇,再见惊艳,快乐天天。喜欢,就关注一下呦。好东西当然要分享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稀奇古怪!史上这11个别称竟都指“中国”!你知道几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yn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