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参与星辰计划第13期“巧”专题活动。
外公上年纪了,他看上去是那般瘦弱,背已经开始有些佝偻。
他不爱多说话,大多时候是沉默的,自打我生了孩子,他还爱说笑逗逗孩子。
岁月的痕迹布满了脸庞,那些深深浅浅的沟壑让瘦弱的他更显沧桑。
前两年,因为手脚神经受损,住了院,有一只腿脚走起路来还是没那么灵活,可事实是并不影响他干活。
田里的,地里的,肩挑的,背抗的,他依然能做,还是那么灵活。我常常劝慰老人家,不要干那么多,平时里担呀挑的还是少做一点,如果摔了那可怎么得了。
外公,总是呵呵一笑。每次离家,又能说些什么,就是让她们注意身体,注意休息。
时间匆忙。我都忘了她们年轻的模样,还好 有一张照片,能让我看看。岁月苍老了容颜,可他依旧那般能干。
外公是能干的。
小时候爸妈出门打工,留下外公外婆和我三个人在家,农村上,那些男人们都被成为全劳动,而女人责被称为半劳动。男人力气确实大一些,所以家里的重活几乎都是外公的。
外公从我有记忆开始就很瘦,虽然瘦但挑个一百多斤完全不是问题。
我常常回忆起记忆里的碎片,外公挑着篓框子,里面满是玉米,或是红薯,或是其他什么,在那蜿蜒又狭窄的小路上来回穿梭。夏天里,天气热,特别是搬玉米,打谷子的时候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外公常常光着膀子,将一根毛巾搭在脖子上,用来抹汗水,有时候他也会包在头上,本就瘦弱的他,在担子的重压之下就更加瘦弱,背也因重力作用而弯曲着,膀子上的肌肉鼓了起来。
那时候,我小,外公会特意给我编上小背篓,他就担一担子到半路,我就用小背篓一趟一趟背回家,倒在晒坝上。
那时候,家里地种得多,也种得远,挑粪,收成,售卖,一点一,点都是外公外婆用双肩担出来,背出来。
小时候,没有概念,爱上街,可上一趟街走上两小时,我常常走得焉了吧唧。了外公了,很多时候他还要担上一担子玉米或者稻谷去卖。
那时候上集走小路,一路上爬坡上坎,也不记得他会歇多少趟。可我那时小也不明白他肩上有多重,有时候还赖皮不想走路,外公外婆也是哄着我,说上街了给我买好吃的,让我慢慢走。因为确实她们已经腾不出肩膀来背我。
小时候我是不爱走路的,姨孃们经常开我玩笑,说我小时候经常赖皮,装肚子痛,不走路,想人背。小时候,真好,可以任信。
外公不仅干活厉害,手工活也是不赖!
小气候农村干活总是要用背篓呀,箩筐子呀,所以每到下雨不干活的时候,外公就会去后院砍上两颗竹子,在屋里编框子。
背的,挑的都有,特别是到了搬玉米前夕,因为用得着,所以外婆也会吹着外公多编一些。
不只是这,外公还会编簸箕等,常常觉得厉害,看着他缠缠绕绕的,然后就做好了。
小时候,外公给我编的小背篓我最喜欢了,灵巧,装东西也方便。主要是适合我,那些大篓子,对于那时的我而言确实太大了。
许是外公那一代,没读上书,没啥文化,在我心里他依然那么能干那么厉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