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力是什么?
看书前,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身体自愈的能力,至于它具体在什么方面能够自愈,我并不知道。
看书后,我将自愈力分为心理上的自愈力和肉体层面的自愈力。
心里自愈力指的是积极地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定的康复信念等,发自内心的信号。
肉体自愈力指的是通过刺激神经或者通过运动等方式调节机体情况,从依赖药物到摆脱药物依然能维持较好水平的病情。
在本书印象最深的第一个概念是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的意思是用假的药物或话语代替真正的药物和其他医疗的项目,但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有一个小例子说的是小儿自闭症,某次一位医生给儿童注射某种药物意外发现能使自闭症儿童朝着康复方向发展,后来这种药物风靡一时,许多家长在诊所内要求接种。
后来专家展开实验,一组孩子注射所谓的有效药物,另一组孩子注射的是假的药品,结果让人出乎意料,没用药物的孩子同样得到了康复。
虽然那组孩子并没有服药,但是他们接收到了一种信号,医生告诉他打完针能好起来,所以间接产生积极地心理暗示并给予肯定。
第二个印象深的例子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脊柱骨折,当时告诉老人送进手术室后会给她用上目前最先进的辅助治疗手段,但其实并没有做真正的手术。
老人回家后觉得身体好多了,又可以开车、打球,直到后来才知道自己并没有做手术。
身心是一个整体,当精神层面发出积极信号时,身体也会做出相对应的变化,而如果大脑受伤后,心里也会出现问题,所以不能把精神上的病痛跟肉体上的区分开,这是有关联的。
降低疼痛的视觉化手段:患者通过电脑或头盔的方式,身临其境在雪山、森林等场景中,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使身体上不可忍受的疼痛减轻。
如果你的意念一直在留意疼痛的地方或者本来就不可忍受痛的程度,精神上会产生阴影和否定情绪,认为这种情况通过药物也很难改善。
有一次被蚊子咬了一个很大的包,刚开始先是用手抓,发现这样比方才更痒了,后来时刻留意包什么时候消失,可放在这里的注意力越多,感觉到的瘙痒就更强烈。
可如果你喷上一点儿花露水,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你会发现皮肤不养了,在回过头来它已经消失了。
有句话说,与垃圾的人待在一起,你也会被他们同化,与优秀的人待在一起,你也会跟着优秀。
从表象看来,这句话跟上面的主题似乎是不相关的,但若是你心态乐观,在疼痛中仍能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若是你想法消极,即使是轻微的疼痛也会变成不能接受的程度,所谓以小化大。 有一个例子是一位受重伤的士兵每天都需要注射最大剂量的止痛剂可他依旧觉得太痛了。
有一位做实验的医生研究了一套软件,通过屏幕看到雪山、穿过雪山看到一群雪人在打雪仗,患者可以通过鼠标与这些雪人互动,还有澄澈的蓝天。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将它从疼痛区域拉到大自然中去。
虽然这个软件内的场景不是真正的大自然,但它拥有空旷和逼真的景象,看到白雪皑皑和湛蓝的天空,你是否也觉得心胸开阔?
再跟一群可爱的雪人玩一会儿,你的心神完全被他们带跑了,对于身体正在经历的事情就会减少留意。
正如我们的生活都有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不乏小确幸和美好的片段存在。
你若总把注意力放在抱怨上会觉得生活越来越糟糕,你若处处留意小美好的来临,何时都有欢喜。
第三个效应类似冥想,通过一种医疗设备监测心率的波动,让患者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心率图和左侧的蓝色指引动态进行深呼吸。
当深吸气的时候心率会加快,当呼气的时候心率会变慢,在深呼吸的过程中刺激副交感神经,使它脱离压力和戒备状态,获得平稳的心跳。
看小说时经常会看到一个场面,一个人非常生气,但他又知道现在不能发火,于是他会深吸几口气调整情绪。
之前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觉得深呼吸能平复激动地心情。
现在才知道原来深呼吸与副交感神经有关系,当我们深呼吸时能更深排出体内的废气,在刺激神经后降低心跳的速度起到冷静、解压、放松的目的。
最后认识了迷走神经,上学时,我只知道迷走神经从头部下行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是传输信号很重要的纽带。
通过书中介绍,病人们安装了一个电刺激的装置,通过不同波段的电流将刺激传导给迷走神经会产生很神奇的效果,有的人经过这样的治疗改善了消极的心理状态,有的人走出病痛能正常的生活。
之前不明白为什么给抑郁症患者做电疗能改善病情,那时候的认知是通过电流的方式让大脑从紧绷状态转为放松状态,或者通过刺激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行为,改善记忆力之类的。
原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会从悲观转为乐观,人体的奥妙还有多少等待挖掘,这种刺激还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人际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