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目的是什么
分析下我为什么没有持续写作?从2016年7月开始定专栏时就打算每天写点东西,就像写日记一样。刚开始看书输入不多,写的也不多,刚写了几篇,就发现没什么可写了,没什么可写那还写什么,就放弃了。到后来听笑来老师的写作分享课,老师每天保持3000字以上的写作,太厉害了!上学那会儿写800字作文还要扣持半天,后来想是没有有效思考。在16年年底开通了公众号,开始写听课的总结,刚写的时候也没有想别人有没有用,只要我有用就好。线下跟很多笑友交流,他们也都在写作,而且都能帮到别人,才意识到老师经常说的那句话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回想起来帮助别人也是自己底层价值观。 但没有用或没有想过写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除了帮助别人,我感觉最重要的是帮助自己。
2.关于写什么
不知道写什么,如何下笔?或者说是完美主义,想要“一写惊人”,我认为写作就像写日记差不多,只不过多了一些深入思考的理解。从记录一件事情,延展出来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或者站在对立面的看法,写出体验,不需要长篇大论。只要开始写就好,也不需要考虑写的好不好,烂的开始好过长久的准备。其实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写命题作文,写命题作文也是东凑西拼的。突然自己开始写,没有命题,感觉无从下笔,这也是一个坑,没有发散思维,写的时候感觉脑子空空,我认为刚开始想写什么写什么,后面知道自己的侧重点就可以主题写作写下去的。
3.行动的效果
2017年每天写晨间日记到今天,每日思考一个问题,写的篇幅也不长,三四百字。刚开始也是没什么要写的,后面就开始有意无意的收集一些素材,比如看了一篇文章站在对立面怎么写,一个热点话题自己怎么看,朋友遇到难题向你倾诉如果是我该怎么办。发现现在可以写的内容太多了,同时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更会替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感觉情商都变高了。还有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事,就会写下来,发泄情绪,不止可以发泄情绪,多想一步多写一下,会发现自己的价值观是与这些不喜欢的人不同的,感觉自己是站在另一个维度审视自己,更帮助我认清自己,更好成长!
4.有用没用?!
有用的文章和没用的文章其实是很主观的,“有用”的文章只是读读而没有行动就会变成“没用”的文章,“没用”的文章读过后就不会去按照文章说的去做,节省了自己的精力又变的“有用”了。忘了在哪看到大致这样的话:我阅读这么多烂的文章,是想弄明白到底他们是怎样写出来的,从而让我知道好文章是怎样写的。所以无论是写所谓的“有用”的文章还是“无用”的文章,都是对自己的开始行动最好的肯定。还想起在《朗读者》节目上的一位年长的翻译家说:人生不是你过了多少天,而是有多少天值得回忆。写作记录生活是帮助回忆的最好方式!
5.永远都不晚
读笑来老师的文章就像在听课,对,就是在听课!这个听课的感觉不像在上大学课而是高中课,老师在讲台上倾其所有讲他的知识,我们就像学生坐在下面听课,有的同学感觉没意思就做其他小东西,比如看小说玩手机发呆。有的同学自认为自学能力很强从书本(现在是各个网络微信号)中就能学到,没有仔细听。有的同学是在认真听做笔记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做。这几类同学到考试中就能体现出谁学的好谁学的坏。所以有些人还有校园思维,我只要比谁谁谁好就行了,我在班里排前20名就行了,而忘记了来的目的是什么?我要的是成长,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这几天在复习老师前面的文章,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思考,发现那怕一句话或是一个词,都有认真思考,只字不差的阅读。其实写作这方法你在得到的任何专栏其他老师都在讲,他们都很牛,不是因为是不普通的人而写作,而是因为写作而变得不普通。写吧!永!远!都!不!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