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刚入学时,是在我们村子里的村小上的,由于村小只有两个年级和两个班级,应该算是村中的一个教学点吧,因为上三年级就要到大队的向阳学校上了。
那是八十年代初期,我背上母亲给我亲手缝制的灰色的家织布书包,就开启了我的识字之路。
当我走进教室的门口时,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村上的大哥,他一个人即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
教室坐落在村子东头靠后的位置,一共两个年级和两个班级,也没有院子,两个教室像两个翅膀一样,伴着我们一直奔向知识的海洋。每一个班级只有一位任课老师,每个教室只有两间土坯房,靠东边的位置是二年级的教室,靠西边的位置是我刚入学时所在的班级,一年级的教室。
教室的后面是一条河沟,河沟里常年有水,老师是不让我们到教室后面去的,每个教室的门口,各有一个圆坑,应该是乡村用土建校时留下的。两个圆坑在我们孩子们眼里,就像两个大大的游乐厂,中间一条通往两个教室的土路,把两个教室直线分开,一年级的同学,在课间休息时在一年级门口的土坑里玩耍,二年级的同学,则在二年级门口的土坑里玩耍。
由于老师没有办公室,每个星期一到星期六,老师一个人一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老师不仅教我们算术、识字,还有监管和看护我们的重任。
由于教室、讲台和课桌都是泥巴制成的,那也算是真正的乡村土教室了,就像我们那时住的房屋一样,村子里都是青一色的土坯房,就连有的人家的条机也是土制的一样。
由于学校就在我们村子上,我们早上,上完早读课就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后就开始了一上午的课程,上午上完课又回去吃中饭,吃完中饭后再继续到学校上一下午的课程。
由于那时只有两本书和两门课,都是上完语文再上数学,上完数学再上语文的,那时每学期的学费和书本、作业费,也只有两元钱,竟有好多家庭拿不出那两元钱,而欠到上完学再缴学费的。
我们的课间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是晴天,我们在教室门口的土坑里,踢毽子、来皮卡(一种纸制的玩具)、跳绳、斗鸡、丢沙包等等。如果遇到下雨天,我们只能待在教室里叽叽喳喳的,把老师吵的一天到晚也不觉得烦腻。
我们把泥制的课桌桌面上,用生涩的柿子擦的亮亮的,虽然课桌是泥制的,课桌的桌面下,还有放书包的地方,只有每个同学的凳子是从自己家里带过去的。
后来村小,随着时代的变迁,就搬到我们生产队的村西头了,教室是用红砖红瓦建成的砖瓦房,虽然还是两个班级和两个年级,可多了两间老师的办公室。
如今两位教过我们的老师早已年老退休了,村小也早已并入大队的向阳学校了。那两个土坯房的教室早已随着老宅的消失夷为平地了,只有那后来的砖瓦房的教室,像农村的独守老人一样,依然孤零零的座落在村头的河岸边,一面望着古老的村寨逐渐消失,一面望着新村的一栋栋小楼建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