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陶弘恩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自从开始会走、会跑时,磕伤摔伤几乎是家常便饭!
陶弘恩是直接自己扶墙学会走路的,没有经过爬的阶段。只要让他趴着练习抬头,就大哭。教他弯起膝盖、用手撑起身子学爬行,他就整个肚子贴在地面,四肢到处乱晃,合着是在地板上游泳!
因此,膝盖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不够结实。每次摔倒,都是先磕着膝盖,再导致身体其他位置也跟着受伤。
也许可以解释为“越挫越勇”,也可以解释为“皮糙肉厚”,陶弘恩几乎每次受伤的那一刻都是很少哭的。除了真的痛到一定程度,才会跑到我身边,抱着我埋着头,“呜呜呜呜”地掉几滴眼泪。
真正让他心生恐惧、崩溃大哭的是涂药那一刻!
02
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由于无知,孩子受伤时,第一时间知道是先消毒,但却是以酒精来消毒。
我们小时候也是有这么经历过来的,知道那个锥心的痛。所以陶弘恩大哭大闹不消毒是可以理解的。有一次,他死命地抱住伤口就是不让陶爸消毒,连碰都不让碰,一个劲儿地躲我后面,求我“保护”他。
看他们双方僵持不下,就劝陶爸先等等。我就从网上查下还有没有别的方式消毒。一查才知道用酒精消毒是多么错误的行为,还是在伤口破皮的情况下!让孩子平白受到那种程度的疼痛不说,重点是不利于伤口的恢复,还有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感染。
得知原因后,我们向陶弘恩道了歉,确切地说,应该是我。“嘲笑”一下陶爸,他只有眼神流露出内疚,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陶弘恩,更说不出“道歉”的话。但从行动上,已经开始去买了一些小孩用的各种碘伏和生理盐水。
03
昨天,陶弘恩放学后,陪他到楼下小区骑自行车。他骑了几圈平地,觉得没有挑战性。“妈妈,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好!”我就跟着陶弘恩来到一个更为空旷的地方,还有上坡。
原来陶弘恩是计划来挑战这个坡的。
首先,我是肯定陶弘恩的勇气,毕竟他才刚学会骑这辆自行车。其次,还是有所担忧,因为刚下过雨,路面比较湿滑。但我选择的是鼓励,并叮嘱小心。
挑战了几次上坡,陶弘恩愣是冲不上去。他还想再次挑战,这次在拐弯处,重心不稳,连人随车都摔在地上。
晃过神来的陶弘恩用手紧紧捂住手肘,跑向我,一边说着“妈妈,好痛,妈妈,好痛”,一边倒抽着气。他会有如此反应,一定是这次伤得不轻。
我抱了下陶弘恩,并与他共情,“妈妈知道你这次摔倒肯定非常疼,如果只是轻微的痛,对你来说没什么。现在你冷静一下,手拿开,妈妈看一下伤口,好吗?”
他还是觉得太疼了,用手捂住会减轻痛感,这也没错。“就让妈妈看一眼,我们才知道该如何处理?”
陶弘恩这才慢慢拿开手让我看了下手,跟预判的差不多,这次不但流血,伤口还不小,七公分跑不了。
“妈妈,自行车怎么办?我现在没办法把它骑回去了,我也不想骑了!”
“陶弘恩,你知道吗?真正的英雄、勇士都是以他的伤口为荣耀的。在妈妈心中,你是一个可以保护我们的勇士,我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做?”
陶弘恩想了一下,“好吧,妈妈,我把自行车骑回去。”
“好的。你现在是用手扶住伤口,那么你需要另一只手扶住一边车头,妈妈再帮扶住另一边。”
04
回家要用药涂伤口,免不了又一阵心理作战,还好他这次挣扎一两分钟就同意上药了。过了不到二十分钟,又开始在家里骑起了自行车。
我想,这就是你的成长!
昨晚十点左右,我下课回到家。陶弘恩就拉着我的手,“妈妈,来踢足球。你来踢,我来守门。”
在玩球之前,陶弘恩还向我展示了如何用脚运足球的技巧。这家伙平时练习的是篮球,今天突然会用足球,那大概率就是有着将近十年足球龄和此时正在看世界杯的陶爸教的。
陶弘恩守门,我踢球。但我是有穿鞋子,他光着脚。每当我踢过去,他就用脚尖挡住。后来脚疼了,就用脚背接。估计陶爸还没教他,‘守门员是可以用手接球的。’
“陶弘恩,要不你去先去穿鞋子,这样接球,脚就没那么痛了!”
“妈妈,不用了!伤口是勇士的荣耀!这点痛算什么,有伤口了我也不怕!”
看着陶弘恩神气地昂起头拍着胸脯说话,瞬间觉得他小小的身板里面竟长出了一个英勇顽强的勇士。
甚好甚好,老母亲我真真甚感欣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