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我就这样学散文简友广场
察其所安|这不仅是观察力的问题

察其所安|这不仅是观察力的问题

作者: 我不可以叫小玉咩 | 来源:发表于2022-07-20 08:30 被阅读0次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意思是从人的行为上看,从人的动机上分析,再考察他安心于何处。这样的人怎么能隐瞒得了呢?

首先是视其所以,看他做了些什么,呈现出来的是善事还是恶事。第一个层次强调对行为要以实际所为评价为主,动机考察为辅。

第二观其所由。人不可能不犯错,关键是犯错后能及时纠正。

其次是在对待善的动机上,孔子认为必须甄别真心为善、伪装为善、忍着为善三种情况。真心为善自不必论,伪装为善是心怀异图。


DAY17

按照孔老师的说法,我认为一个人想要隐藏自己的行为想法是很难做到的。

但凡事有例外,从小就被教育做人要“有城府”,我从未做到过,并且常常喜形于色。有城府,好像是在教我们遭遇任何情绪不要表露于脸上,做任何事情之前也要多加考虑,不要让心存不轨之人察觉你的动机。

按照孔老师的说法,最起码善“察”之人可以知他人所安。

所以无论你一个人多有城府。我们“视”“观”“察”都能做到对这个人有一定认识,至少比那些不“看”的人要了解更多。

这个角度来说确实“人焉瘦哉”,毕竟只要有些“苗头”靠藏是藏不住的。不过不知道,如果由心而发,会不会可以藏住?

所谓,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

观察一个人,似乎没有那么难,例如,有些扮猪吃老虎的人,目的就是让别人对其放下戒心,目的是为了取而代之。那“视、观、察”肯定是有用的。从动机,原则,目的几个纬度去观察,得出的结论想必是准确客观的。

而判断这个人的动机、原则、目的,似乎不能只靠观察得来,也许应该加入更深层的思考,还有个人的选择。

偶尔我愿意做那个看破不说破的人,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对这件事本身不在乎。也有可能是我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既然无力回天就是它去吧。

毕竟躺平才是我的根本态度。

但更多时候,或许是我所“视”所“观”所“察”不够,没有明白别人的用意,动机和目的,完全是上了当不自知,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状态。

事后回想起来觉得那人太可恨,也觉得自己太愚蠢。

这样想来,我的观察力似乎不是锻炼出来的 而是经历了一个个事件之后形成的条件反射,这样不好。不得不感慨,孔老师给出的建议非常有用,看人这件事,说来也简单,从别人的行为,动机和目的(发心)去考量,多观察多感受多分析,这就是很好的练习。

话说回来,职场上需要上进的小伙伴们如此就好,与朋友交往的话,还是随意些好,不然挺累的!

相关文章

  • 察其所安|这不仅是观察力的问题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意思是从人的行为上看,从人的动机上分析,再考察他安心于何处。...

  • 察其所安?

    我是樊登读书的伊姿,这是我的每天一篇文章之第329天,学习《论语》第五天。 学习《论语》的每一天,其实对我来说也是...

  • 为政第二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视、观、察,层层递进。 所以,...

  • 人人都有一只智慧眼 | 论语心解026

    【十】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首先,“视”、“观”、“察”,都是看的意思,是...

  • 视其所以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 论语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 《通鉴·论语·初鉴》其八

    引: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南川子曰:观其行,察其所以行,则人无所隐乎? 引...

  • 《论语》初解 其五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观其行,察其所以行,则人无所隐乎? 子曰:“溫故而知...

  • 《通鉴·论语·初鉴》其八

    《通鉴·论语·初鉴》其八 引: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南川子曰:观其行,察其...

  • 子曰:视其所以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视,观,察,似乎表达的意思都是看,只是看的角度,距离方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察其所安|这不仅是观察力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le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