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读书计划笔记输出Day001
【书名】:成甲《好好学习》
【作者】:H杰
【书总页数】共33章
【己读页数】自序
行动营结营后,二连继续举办了“100天读33本书”的活动。今天是开始的第一天,我正愁该从哪本书开始读的时候,可爱的vivi细微同学在大群里推荐了成甲的这本《好好学习》,她说在读书之前一定要先好好看完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解决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读那么多书,却一无所用”。
因为手里没这本书,为了读这本书,一冲动,临时在手机电子书软件上花了一百大洋充值了VIP年卡,结果没有页码,我都不知道读到哪一页了(电子书新手请谅解)。去喜马拉雅听说搜了一下,有个精华版,只有短短6集1个小时的功夫。哈哈……即使我没时间三天全看完,但是喜马拉雅上归纳与总结的精华版,可以使我在短时间内了解了全书的大概。
在今天之前我对作者成甲一无所知,所以我今天的任务就是先把自序部分看完。
【作者自序】
从几次创业失败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渴望着迅速成长的心寻找不同的方法。市面上关于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的,来来去去都是思维导图(brainstorm)、速记、沟通技能等等。“知识管理”的概念非常陌生。虽然也参加过许多的培训和课程,结果是似懂非懂,学无所用,甚至忘却。究竟有没有教“怎么学习”的课程?
01自我探索到每日自省
为了学习怎么学习,整合了不同领域的信息,并加以尝试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试行反思日记一段日子,但效果不佳。直到看到了《美国之梦: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传记里的一段:
富兰克林要培养自己养成13个道德准则,采用了“集中精力一次时间一项,待一种习惯养成之后,在时间另一项”的方法。为了监督自己,他便每日自省,把道德要求和自己的行为作比较,持之以恒。
从此以后,每日自省成为独特的“晨修”。通过反思晨修,把新知识融化到大脑中,让知识变成力量。这也是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入门。
02构建知识模型和框架
随着知识量的增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的确,反思日记解决了内化问题,但知识与知识之间难以融合,彷如一个个孤岛。幸好,查理·芒格的演讲录《穷查理宝典》的普世智慧解决了这个难题:
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受到启发后,学习和构建了自己的模型和框架,这也形成了自己对知识管理的独特认知。
03学习和努力的目的
一切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解析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而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没有,那么你的学习显然是无效的。
以这些认知为基础,知识管理就能清晰地定义为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再以此理解为基础,就能得出大家对知识管理的认识的三个维度:数据管理的维度(归纳与整理知识),信息管理的维度(分析与理解知识),底层规律的维度(认知深度与知识沉淀)。
【临界知识】
检验出真知。在一次应邀的个人知识管理网络收费授课推广中,第一次自己写营销文案来推销既不是职业培训师,也没有什么名气的自己。面对新挑战,并不是马上去搜索如何写文案的技巧,而是利用芒格的方法:
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然后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方法,快速脱销并且供不应求。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底层规律的神奇。
经过这个契机,越来越多地尝试和应用这个方法,慢慢理解到什么是“少即是多”,什么是有些知识会比另一些知识有着更强大的力量。这个过程形成了“临界知识”的概念,也是脱胎于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理解了底层规律,自己就是一个炼丹炉:外部输入的东西,经过加工形成全新而又熟悉的认知;而反过来,这种认知又进一步增进你对外部输入的理解,甚至可能会超出作者本身的认知来看问题。
【写书初衷】
1.我得救时,不忘普世;
2.激励别人便是快乐之源;
3.承诺与责任。
【引言】
1.知识的定义
每天生活里都充斥着许多信息,哪些是知识呢?朋友圈里的图文?牛x们写的文章?没有绝对的答案,与你而言:
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没有改变,就是学习无效。
2.临界知识的定义
临界知识跟核物理学中的临界质量同理。都是指发生大变化前的临界值,只有裂变材料到达一定质量,或底层知识到达一定数量,才会产生惊人的威力。但是人们犯下的很多错误,往往源自其漠视一些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而这些正是临界知识的本质——底层规律。
---------------华丽的分界线------------
看完作者的自序,我想到了我不是最近开始学习写手帐吗,我就把写手帐当做每天的自省日记好了。先从记录随时间推移的生活杂事,慢慢来,以后再用于新知识内化。电子书体验不佳,我还是决定去买《好好学习》这本书。
如果读完作者的自序,你也感兴趣,那我们一起看这本书
Day1成甲《好好学习》自序Day1成甲《好好学习》自序
Day1成甲《好好学习》自序
Day1成甲《好好学习》自序
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