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倪海厦伤寒论笔记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五三)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栀子豉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五三)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栀子豉汤

作者: 火帝养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4-06 07:50 被阅读0次

    《伤寒论》第221条辨:“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愦愦及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燥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 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原文解释】阳明病,脉象浮而且紧,咽中干,口味苦,腹部胀满而气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体沉重。如误用发汗,就会心中烦乱,反而言语谵妄;如误用温针,就会怵惕烦躁不得安眠;如误用泻下,则胃气损伤,邪热扰于胸膈,引起心中懊,若舌有黄白薄腻苔,可用栀子豉汤主治。

    脉浮而紧,代表的是有表证,太阳伤寒才会有浮紧的脉。咽燥口苦,口苦是少阳证。腹满而喘,肚子胀满还有气喘,有可能是太阴的湿证胀满,也有可能是大便堵到的胀满,,也就是承气汤证,承气汤就是阳明证会有喘。

    不恶寒,但恶热,这就告诉我们,这就是承气汤证了。不要用别的方法再去发汗,发汗有很多,靠近火也会发汗,加烧针也会发汗。身重,只有湿很盛的时候,病人才会有身重,。如果攻下,就会出现腹胀,小便也尿不出来了,因为里面太干燥了。

    心中懊憹,就是胃里面很难过,舌上胎者,宜栀子豉汤。栀子豉汤大部分都是病后,病人恢复正常了,我们用栀子豆豉汤给他。我们在读张仲景的书的时候,看到心就胃,看到胃就是肠。所以,在读《伤寒论》的时候,降下来一个位置就可以了。

    栀子这下味药,专门去胃里面的虚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五三)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栀子豉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oy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