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CC轻生100天之际
作者|文竹
CC是我的姨表弟。他于2002年腊月初三在一小旅馆中服药自杀,享年29岁。
我是在CC去世后三天后事已经料理完毕才得到噩耗的。当时我就想写篇文章纪念他,但几个月了却一直写不出来。深沉的痛苦一直缠绕着我,诚如鲁迅先生所说:“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直到今天,在CC去世百日之时,我才写下这些文字。
1 轻生
自杀,又谓之“轻生”——轻视生命。
对自杀者,人们在同情惋惜之余,第一个评价就是“心胸狭窄”、“糊涂”。
然而——
屈原自杀,没有人批评他,因为他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王国维自杀,没有人批评他,因为他是伟大的学者。
陈天华自杀,没有人批评他,因为他是伟大的革命家。
海子自杀,没有人批评他,因为他是著名的诗人。
……
况且,见过哪个白痴自杀过吗?白痴拖了长长的鼻涕,笑嘻嘻地在大街上悠然自得地游荡。他们的智力不足以让他们感觉到人生的痛苦,正如有人喝一斤酒不醉有人喝一两就醉,后者对酒精的敏感度要比前者高得多。
白痴没有痛苦,难道我们去做白痴?
2 权利
人,丝毫没有选择生的权利,人无法选择父母、家庭、社会、国度……人是被动地被迫地来到世间的。也许,上帝就是让人到世上来品尝痛苦的,要不,人类的第一声发音为什麽是哭而不是笑呢?人一来到世上,便放声大哭,哭得那麽悲痛,那麽伤心,好像多麽地冤屈似的。生命由之而来的那个世界里一定不存在悲伤,悲伤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产物。人类的生存是以苦难为代价的。这放声大哭,是对被迫来到尘世的怨恨吗?是对“不如意事常八九,称心之事无二三”的人生的忧虑吗?是对世事险恶人生艰难的恐惧吗?然而,不管人多麽地不情愿,人既然来到了世上,人生的道路就得走,如鲁迅先生《过客》中的那个人,一直在不停地走,走,向着死亡,走。
人不能选择生,为什麽不能选择死呢?人唯一能选择能驾驭的就是死了。不是吗?你想拥有事业,但实际却是下岗;你想拥有爱情,但实际却是吵架;你想拥有金钱,但实际却是负债;你想拥有健康,但实际却是疾病……你什麽都驾驭不了,你什麽都无权选择。唯有死,你能选择,你能驾驭。
你与众不同的硕大的头颅中储存了高智商,同时也储存了无尽的痛苦。一个善良的平民,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还有别的什麽办法去抗争吗?
你说:“我死得很坦然。”
你对人间绝望了,你选择了死。
你把宇宙参透了,你选择了死。
3 死法
你选择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公认的最无痛苦的死法——服药。而且,你服了七瓶,两千多片。
然而,你为什麽喝酒呢?你身边明明有矿泉水!你只用矿泉水不就行了吗!那样,你会死得很平静,很安详,毫无痛苦。然而,你身边还剩小半瓶酒。你口鼻出血,墙上也是血,这是酒的作用,它与药起了反应, 使你血管破裂。血管破裂,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啊!聪明如你,怎麽让半瓶酒给你带来痛苦呢?你是先喝了酒又服了药呢,还是先服了药又喝了酒呢?你是精神上痛苦不堪要借酒浇愁呢,还是要让酒精加速你死亡的进程呢?你在遗书中说:“死是早晚的事,我只希望我死得痛快一些。”可是,这罪恶的酒啊!!
这是你智者千虑必有的一失呢,还是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注定要经受痛苦呢?——出生时使母亲痛苦,死亡时使自己痛苦。
4 家教
我们都从外祖父那里承袭了一套做人的准则,一言以蔽之,曰——“善良。”
殊不知,当今社会,老实是无用的别名,善良是迂腐的别名,卑鄙是灵活的别名,无耻是本事的别名。
好人无好报。
好人无长寿, 祸根万万年。
你的善良除了使你活得太累太苦,究竟换来了什麽?
5 金钱世界
中华民族本是个易于满足、安分守己的民族,但这些年也被金钱搞得焦灼不安、疲惫不堪。
三天能产生一个暴发户,但三年也产生不了一个贵族。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不同步,使社会上笑贫不笑娼、笑善不笑恶之风盛行。 一个坏蛋,只要有钱,就是好人;一个好人,如果没有钱,就是废物。人的欲望是个未知数,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物质生活上的攀比心理,使人永远处于不满足的焦灼状态。而在精神上,又很难真正修养到知足常乐的境界。
于是,人活得很累,很累。
谁都承认你有才能。谁都夸奖你有才能。可是,你的才能就是得不到施展。
不是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吗?可你脸皮太薄,你不愿去求那些大鬼小鬼为你推磨。
你竞争上岗,你只知道公平竞争。可有人请了几十桌的客。于是你比有人少得了四票而落选。
6 男人难人
俗话说:做女人难。其实,男人才是“难人”呢!
你下岗在家,暂无工作,按说,在家料理一下家务也未尝不可。
然而,在中国,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在各方面都要比妻子强的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如果一旦相反,那麽不管是丈夫还是妻子,都将活得极不痛快。你不愿置身于锅碗瓢盆之间。妻子出去工作,你却赋闲在家,你心理极度不平衡,你觉得愧对妻子儿女。所以,妻子下班一进家门你就紧张不安;所以,一过年你就说过年如过关,因为找不到工作。
男人没有了事业,就象鸟儿失掉了翅膀。你终日栖息在巢里,对心性高强的你来说,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啊!
“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是“有泪不在人前流”。
你说:“我是有苦往肚里咽!”
有研究说:如果丈夫在水平能力收入等方面不如妻子,那麽,他们往往会自我折磨。
我觉得这话不够严密,应该这样表述:如果丈夫在水平能力收入等方面不如妻子,那麽,不善良者会折磨他人——妻子或儿女,善良者才会折磨自己。
7 婚姻
我以为人间有两个怪物:一是战争——这一点毛主席早就说过,他说:“战争,这个人类自相残杀的怪物。”一是婚姻——婚姻何尝不是人类自相残杀的怪物呢?而婚姻对人精神心灵的折磨,较之武器对人肉体的摧残更加痛彻肌骨。还是毛主席说的,中国的婚姻,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凑合。伟大如他老人家,与贺子珍打起来,不也是一个摸椅子一个摸凳子吗?与江青吵起来,不也是搅得四邻不安吗?任何事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唯独婚姻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好男人不一定就是好丈夫, 好女人不一定就是好妻子,更何况中国的婚姻大都没有坚实的恋爱基础呢?即便是有爱情基础,但爱情是会发展变化的。“只有文物和老婆是越旧越好”,这话恐怕只说对了一半。“要宽容呀要忍让呀要有爱心呀为了孩子呀……”这些苦口婆心的话语适合于劝说一切别的关系,唯独用在夫妻关系上没有效果。那些看似有效果的夫妻,是道德力量而非感情在起作用。他们其实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而是互助组、维持会。
常言道,夫妻“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而要“聚头”,要一个锅里吃、一张床上睡,要生儿要育女,这是怎样的一种悖论啊!!!即便是有爱情,研究表明,爱情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男女双方身体里分泌一种叫作安非他命的东西,这种东西能持续分泌五至七年,这或许就是结婚后五六年往往出现婚姻危机的原因吧。又有研究说,夫妻一方营养不良,也会导致夫妻生活不和谐。结婚六七年后的危险期,中年人的婚姻疲软症……有多少人知道这些道理呢?一味地从道德上去评判,这科学吗?
你非常明白,在中国,在农村,离婚,谈何容易?即便是能顺利地离婚,再婚的幸福又是何等渺茫。要强如你,自尊如你,如何承受得了?!于是,你在遗书中对妻子说:“你就当你离了一次婚吧。”
其实,人生“聚散终有定,离合岂无缘”。世上有结婚这种东西,为什麽不能有离婚呢?结婚证是卖身契吗?即便是卖身契,也该有赎身的可能吧。轻率地离婚、以感情不和为借口玩弄异性固然可耻,而为了舆论和面子拼命维护已经死亡的婚姻就光荣吗?
8 夫爱父爱
你满腔夫爱,满腔父爱。
妻子怀孕时,你简直成了营养设计师;你嘱咐她不要让油烟呛着;你劝她吃不下饭就权当是吃药要硬把饭咽下;你清楚妻子身体有哪些小毛病,你千叮咛万嘱咐要她注意饮食起居;你常常把你房间的暖气关掉,为的是让女儿房间暖和;你把女儿送进当地最好的幼儿园;你说你希望女儿智商如你,但心态别像你,心态像你了活得太累。……
9 疾病
“人人都有精神病。”这是我十年前就有的观点。毫无疑问,持这种观点的人本身就是精神病。
正如肉体上人人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患有各种疾病一样,头脑亦然。
屈原“披发行吟泽畔”,从医学上讲,难道正常?
凡高是伟大的画家,同时又是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一个外国音乐家在精神病发作时在墙上乱写乱画,过后,人们抄下了那些乐谱,它成了世界名曲。
很多年前外国就有统计,每十六个人中就有一个精神病患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压力也急剧增加,现在恐怕比例已大大提高。
我们习惯上认为疯子才是精神病人。殊不知,新的观点认为:贪婪、专横、固执、嫉妒……甚至吹牛、撒谎,都是精神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上真正正常的人又有几个呢?
10 医德
你的家人不是不懂得社会常识,他们知道得给医生送礼而且已经送过并且准备下次看病时再送一些。但是这次的药方就使你的病情突然恶化。
11 梦醒
人生如梦。
人活一世,犹如在人间住一次旅馆。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你是参透了!彻底参透了!大梦谁先觉?大梦你先觉。你要走,你大喊着:“你们为啥不叫我走?!”
噩梦醒来是早晨。
你是解脱了,彻底解脱了!正如你遗书中所说:“我走了,带着郁闷苦恼的心情,离开了这个世间。我已厌倦了世态炎凉尔虞我诈的生活。”你恨透了这个世界,连骨灰你都不愿留下。你彻底撕扯下缠绕在你身上的无尽的郁闷和痛苦,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咬咬牙狠狠心跺跺脚踏上了另一个世界,而另一个世界才是永恒的。
莎士比亚说:“狼啊,你可千万别变成人!”
智商进化,道德退化,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人敬财主,狗尿槐树,坏人得志,好人受气,人心莫测,人心险恶……人世间的明争暗斗,远不如狼世间的公平竞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你不适应这个社会。
你不属于这个世界。
12 完美与速朽
太过完美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花开而谢,月盈而亏。
你太善良,所以你必须灭亡。
13 质量与数量
你曾对母亲说过:生命在于质量不在于数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可否把你的轻生看作是重视生命的表现呢?
改造一下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或许可以概括你的人生观——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质量故,
二者皆可抛。”
14 白发人送黑发人
老人们常说:“拉把个孩子,要怕他一辈子!”诗人汪国真在《慈母心》中写道:
“半是喜悦,
半是悲哀,
最难与人言的,
是母亲的情怀——
盼望果子成熟,
成熟了又怕掉下来。”
你对家人说:“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你对家人说:“你们不要过分悲伤!”
你对家人说:“你们答应我要好好活着。”
这些话说起来容易!
年近古稀之父母,耄耋之年之祖母。
丧子,失孙。
最怕衰年哭壮年。
白发人送黑发人。
15 生命在延续
二十九年,你体验了人间的生活。你为人子了,为人孙了;你为人夫了,为人父了。你生活过了。
哲学家周国平说:“男人不做一回父亲,女人不做一回母亲,实在算不上完整的人。一个人不亲自体验一下创造新生命的神秘,实在没有资格侈谈永恒。”
你说,孩子是你的精神支柱。我说,孩子是纽带,她连接着两个世界。
当你的幼女白衣黑纱、举着孝圈为你送行时,这既是使千人眼里落泪的凄惨场景,又是宇宙中最感人至深最令人欣慰的壮举。你的生命还在,它在你幼女身上体现。
你创造了生命——为家庭,为人类。你消失的只是躯壳而已,你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延续。(完)
2003年4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