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人 的 口 号 文 化

作者: 小丑石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23:08 被阅读40次

    华夏五千年时间长河中,口号是一种通俗但是却占据了足够历史维度的文化。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来看,长短各异、抑扬顿挫、内容丰富的口号就像充斥在我们眼前的广告,无处不在。

    在古代,农民起义创造的口号流传至今的有很多。秦末有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东汉末年大贤良师张角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唐末黄巢起义的“天补均平!”;近代孙先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等等。细细看去,浮满历史长河上的这些口号都有一些共性。

    农民起义

    首先,口号应该有鼓动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从来苦的都是咱们老百姓,民怨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积压到一定程度必须要得到释放,这时候来一句鼓动性极强的口号,那就像在干燥的枯草堆上溅下一点火苗,瞬间就能火光冲天,摧枯拉朽般摧毁挡在眼前的一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凭什么那些贵族生下来就高我们一等。如此富有共鸣的一句呐喊,到了怨极的老百姓的耳中肯定是“入口柔一线喉”直达心扉,立马揭竿而起。

    其次,口号还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性。“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苍天已经死了,百姓没有好日子过,我们要起义立黄天,这样才能有幸福生活。大贤良师甚至把时间和美好愿景都规划出来了。再看黄巢起义,短短四个字,却表达了千百年来人民最迫切的渴望:均贫富。“天补均平!”,黄巢起义目的就是代老天均平之。到了近代,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清政府软弱无能,中华民族急需站起来,孙文先生等革命先驱呐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给了所有中国人前赴后继愿为之赴死的美好愿景。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最后,口号都是具有其时代特性和当政者赋予的意识特性。我党作为农民起义最成功的典范,对于各种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口号,应用得出神入化。我党尤为擅长对口号的应用,我隐隐觉得纵观历史上各朝各代,我党所提出的口号,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首屈一指。所以,我党在口号的这两个特性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所谓时代特性,来看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多个口号即可一目了然。(图片信息来自新华网)

    战争时期 大跃进和文革时期 后文革时期

    很明显,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我党的口号也在不断改变,指挥着历史车轮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战争时期,从抗日战争“打倒军阀,打倒(除)列强”到解放战争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再到大跃进、文革以及后文革时期,我党喊出的一句句口号都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因此,这些口号也成了一部活生生的历史。

    那么,所谓口号被当政者赋予的意识特性又作何解呢?口号是为了号召大家团结一起,朝着共同目标去努力,而设定目标的权利掌握在当政者手中,因此肯定将其意识掺杂到口号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贴满浙江的“勇立潮头”,这句话来自习近平对浙江精神的概括,是对红船精神的一种延伸——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当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的会议被迫中止,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红船上。参加一大的总共12人: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这12人在我党历史中可谓是立于党史的潮头。但是,其中有如张国焘叛党之流,也有陈潭秋等被迫害牺牲的革命先烈。反观最低调,当时仅仅是一名连发言权都没有的书记员——毛主席,后来成为了改写中国历史的伟人。现在看来,这12个人中勇立潮头站在最前列的都多半没有好的结果。我们现在的勇立潮头主要是鼓励大家奋勇争先,是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在里面。潮水来了,有时稍往后站一站也不见得是坏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 国 人 的 口 号 文 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ra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