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叫《最小阻力之路》书中的精髓是告诉我们怎样用创造性思维培养行动的张力,用爱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有些抽象,比个例子:画家画一幅画,音乐家作一首曲子,这都是出于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热爱,才会使给这个作品赋予灵魂。反过来说,如果你让司机画上一幅画,让厨师作上一首曲子,那可毁了,你就等着看他们满脸痛苦抓耳挠腮拖延吧。
很多人其实都是这样做着对自己来说没有爱的事情,掉进了一个鸡血枯竭的单曲循环里,比个例子:一哥们感觉自个年龄不小却一事无成,略显颓废啊~怎么办,不能这样继续浪费生命。觉醒的瞬间就为自己立好了一份行动清单,24小时之内鸡血满满高效完成清单对自己充满了自豪感。过了这个药劲儿,他会想~昨天太累了今天就休息一下吧,再过一天他可能就会想~老子生而自由为什么要被这些无聊的计划所困,再过一天完犊子了,这哥们大概应付开始新的一轮考问人生: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直到下一次觉醒再打鸡血再枯竭。
问题就出在他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思维去的,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颓废,当自己颓废的问题得以解决,行动的张力也就随之消失。这是用解决问题的视角去面对问题的矛盾。
如果是抱着创造性思维呢?这将不再是问题,你想用自己的爱去创造一样东西,你怎么会去拖延,又怎么舍得去拖延呢?就算你面对不可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世纪难题:没钱。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会想:这只是完成目标的条件限制,没钱先赚嘛,赚够盘缠再上路,早晚能达到目的地。解决问题不应该成为行动的动力,想要 去完成一件作品或是事情愿景才是。而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会想:连钱都没有还谈人生,老老实实的找个老婆生个人得了。

简单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结果的方向看现有的条件,缺什么补什么,最终完成目标。而解决问题思维就是,从现实方向出发看看有什么条件做什么事,也就很难突破现实的束缚,也很难有持续做事情的张力。
我曾经面对一场还有20天就要开始的考试,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坚持长经开定量复习时间是够用的,但是我在勤勉了两天后就进入了鸡血枯竭的状态,并且还极度的焦虑,结果是到时了考试的那一天我也依然是仅仅复习了三天的量。现在到了复考的时候了,现在我很明白参加这场考试是因为,我爱这个专业我愿意为它付出,知道了想去的目标剩下的当然就是轻装上阵,快马加鞭。
哈哈,一杯祝创造思维带来的张力,一杯祝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