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学习启发来自于曾奇峰老师的相关课程与分享。
精神分析师眼里面,所谓的正常人就是神经症。——曾奇峰
情感隔离是属于成熟的防御机制。——曾奇峰
一个人在面临危险或者说面临痛苦的时候,是怎么样保护自己的内心的?如果没有这些防御机制的保护,一个人他可能就崩溃了。比如那些跳楼等结束生命的人,就是他们的防御机制已经不再起作用。
防御机制:在有一段痛苦经历或者情绪的时候,我可以调动我的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识范围之外。有那些痛苦的东西在,但是却感觉不到它。
情感的隔离:在我能够察觉的范围里面发生了一段痛苦的体验,但是过于痛苦,所以需要采取一种办法,将其排斥到潜意识里面。
老天给的软硬件都是差不多的。在后天的的成长过程中间,学会或者没学会某些防御机制,或者更高级的防御机制,仍然处在一个使用早年的防御机制的状态中间。
防御机制也是人格或者精神状态的诊断标准之一。
防御机制可以是意识层面的,也可以是潜意识层面的。
在成长期间,遇到一些创伤性事件,没有去学习对应的防御机制,而停留在当时的状态。
同样的创伤性事件,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因为不同的防御机制。
乐观和悲观都是后天形成的。乐观是成熟的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悲观是不成的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通过预言的力量来制造改变,而不是通过改变他的某些遗传基因的片段,来制造改变。
使用情感隔离这种防御机制的时候,就表示处在情感发育相当成熟的阶段,是属于神经症的防御。主要使用压抑、情感隔离、反向形成等防御机制,就表示处在人格发展最高级别的阶段。
精神分析师眼里,世界上只有三种人:严重的精神病、人格障碍、神经症(神经症性的冲突,男和女的冲突,生和死的冲突,成功的渴望和惧怕成功之后惩罚的冲突)
原始的和成熟的防御机制。
职场的防御和家庭中的防御分不清,引起很多冲突。
一致性不是判断人格健不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人格是否具有灵活性
成大事者需要心狠手辣,成更大事者需要柔情似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