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逆境假设:人只有遭遇逆境、碰到挫败,甚至身心受创,才能把个人的力量、潜力整个发挥出来。
2.“创伤后成长”VS“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可激发自己原本潜藏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会改变我们原本对自我秉持的观念。
•逆境就像过滤器,会让你认清身边的人;还会强化人际关系,让人们打开心扉。
•创伤会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及对当下对他人的看法(充实地过着每天的生活)。
3.发现悲剧事件的意义并从中获益,是个人能否达成创伤后成长的关键。吃苦受难并非百害而无一利,能从中发现好处者,其实是找到了人生的珍宝——逆境是帮助我们磨砺道德与精神的利器。
4.人格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基本特质”;第二层次:“个别性调适”;第三层次:编出“人生故事”。心理健康快乐的人,其不同层次间的人生目标较为一致。
5.逆境之所以是人类追求完善人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因为逆境迫使我们停下脚步,让我们有机会注意到其他歧路,思考我们真正想要的人生终点。
6.人们面对危机的方法可分成三种:积极面对(直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重新评估(先把自己的想法理清,再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做法);逃避(否定或逃避事件的发生,或借外物压抑自己的情绪反应)。
7.倾吐心声——跟朋友或心理医生谈心,不仅可以治疗心理的创伤,还能解除身体的压力。而写成文字也有同样的效果,把事件的经过、自己的感受、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一五一十地写下来。
8.要让逆境对人产生最大益处,那么逆境发生的时机一定要对(刚成年时),对象也要对(具备足够的社会及心理资源者,才有办法面对挑战,从中获益),程度要恰到好处(不能严重到造成PTSD)。
9.知识可分两种:
•显性知识是指我们所知的、有意识说出口的、不受时空条件所限制的事实。
•默会知识讲的是过程(强调“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知其然”)。默会知识是大象自人生经验中日积月累磨炼出来的技巧,还会随时空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10.智慧是一种能让我们在两者间取得平衡的默会知识。有智慧的人能平衡地采用以下三种回应方式:自我调适(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塑造环境(改变环境),以及选择(选择新的环境)。
一行精华:
创伤后成长:逆境是帮助我们磨砺道德与精神的利器。
人们面对危机的方法可分成三种:积极面对;重新评估;逃避。
触动,反思,改变:
如何面对逆境,对人生今后的走向至关重要。是陷入“创伤后应激障碍”,还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实现“创伤后成长”?这显然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诚然,一味强调内在力量是有失偏颇的,外部环境很多时候拥有远远超出的力量,人定胜天毕竟是极其困难的。
可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无论外在多么恶劣,对自己造成多么严重的创伤,但是只要还活着,我们就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哪怕只是自主选择另一种想法,这也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好的证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