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十点半。我突然接到一位妈妈的电话,电话中,她很焦急地在向我说明一个情况:孩子中午一点外出,至今未回。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但我太了解这位妈妈了,随即问她:“你是不是又和孩子发生了矛盾?”
面对我的询问,这位妈妈似乎忘记了孩子还没有回家的事实,向我大倒苦水。“就因为中午带她理发,我想让她剪短,她想留长,就开始和我吵架。宋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家这孩子现在成什么样了。作业不写,各科作业都不写,字也写的差的很,我说什么也不听,也不读书……”
这样的唠叨,我听了四年,于是我忙打断她:“现在是不是应该先找到姑娘,别的回头再说?”
说到这位妈妈,真不可谓不尽心。她有两个姑娘,老大已经上了高中,用她自己的话说:“老大就是在混日子。”所以,从老二姑娘上一年级开始,就把全部的心血放在了姑娘身上。她每见我一次,就向我哭诉自己曾经如何为老大付出,老大发展的又是多么的不好,她又如何把希望寄托在老二身上。
每次听到这里,我的心情总是很沉重——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做为妈妈,她干预太多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期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位妈妈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她还有更大的问题——她就像一个摄像机,时刻记录着老二姑娘的一言一行;她手里像拿着个放大镜,时刻关注着孩子的错误,不仅如此,她还会把这些错误放大,再告诉身边所有的人,然后,哭诉自己的尽心,而孩子又如何的让她失望。
这位尽心的妈妈,把孩子剥的干干净净,不给孩子留下一点自尊。就这样,孩子的羞耻感一点点降低,一点点变的无所谓,不再上进。一次次与这位妈妈谈话,一次次看不到她丝毫的改变。有多少这样自以为是的妈妈呀,打着爱孩子的口号,却时时做着伤孩子的事。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降落人间,最初都是带着美好而来;每一个孩子,都对未来,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但是,最后,是什么让孩子不再美好 ,讨厌学习?是家长手中,那把放大镜的位置。
每一个家长手中都有一个放大镜,就看,我们把放大镜,放在了什么位置上。如果照着孩子的缺点,并把缺点无限放大,不用怀疑,过不了多久,孩子真的会成为你放大镜中的样子。但是,如果我们把放大镜照向孩子的优点,再把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甚至会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优秀。
这位离家的孩子,在我看来,已经很棒了。是我的语文班长,语文成绩一直都在前十名,字体写的一等一的棒,四年级的孩子,写出的作文已经让我刮目相看。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孩子的作业我也是看在眼里的,字迹隽秀工整,作文有深度,她的妈妈怎么就看不到呢?
所幸,在十一点半,传来了孩子到家的消息,我暗自庆幸孩子平安,却又深深担忧孩子的未来。彻夜难眠,辗转中,一边又一边的告诉自己,对孩子,我们的放大镜,别放错了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