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开会。下班之后开会。往常都是5点下班,孩子5点半放学,快6点到家。那时,我已经做好了饭,盛好,就等他进门开吃了,他也就是帮忙拿双筷子,端个碗什么的。
今天不行,开完会就6点了。等我到家时,孩子已经在书桌前写作业了。好在我中午就做好了米饭,在电饭煲里保温着;切好了豆腐,洗好了青菜。在开会带来的焦虑中,我做好了许多准备。但是一进家门,还是不由自主地着急,因为这打破了惯常的模式。于是,快手快脚地炖上豆腐,在此期间,把中午没来得及洗的碗洗出来,把需要热的汤放到微波炉里……期间,还得翻翻锅,别让豆腐糊了。好一顿忙活。
一会儿,孩子说,想吃煎年糕。就又切片、找煎锅、找白糖,又一通捣腾。好在这个挺快的。
看我在厨房忙,孩子说饿了,又问:“今晚吃什么?”我说:“米饭、豆腐、青菜。”他有些小失望,想了想,说:“我要做个蒸蛋糕。”于是,他也开始忙了,碗、筷子、牛奶、面粉、鸡蛋、白糖……我暗自得意,嗯,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
一会儿,“哎哟,牛奶洒了点。”“没事,抹布一擦就好。”
一会儿,“啊,鸡蛋打到碗外面一点。”“一点点,不要紧。”
一会儿,“坏了,面粉扑到裤子上了。”“床刷子一扫就干净了。”
等我一看白糖罐,妈呀,半罐子没了。问:“你放了多少糖?”孩子看看我,“就两勺。”我默默无语,想:这得多大的两勺啊,得冒尖了吧。
终于,他的蒸蛋糕放到微波炉里了,我的菜也都好了。
于是,边吃边等。因为已经饿了有一阵子了,孩子也不嫌弃没有肉了,青菜豆腐配米饭,一会儿就吃了一碗。嗯,延迟满足是挺有好处的。
蒸蛋糕好了,我先尝了一下,味道很好,就是甜,太甜了。我说:“嗯,很好吃。味道很棒。”孩子也舀了一勺,吃完,过了一两秒,说:“太甜了。”“半罐子糖进去了,肯定甜啊。不过,味道的确很棒!”孩子很开心地笑了,“下次我少放点糖。”“天哪!那还了得,得多么好吃啊。”
尝试—错误,是学习、成长的必然过程。不能急着打断这个过程。父母能够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孩子思想、心理的成长主要靠他们自己。该犯的错,该跌的跟头,得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替代,就是剥夺了他们的成长。所以,学会放手,在他们的生命中得体地退出。
而且多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肯定,孩子就会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独立。因为,每个人都想让自己更好。专业一点来说,每个人都有成就动机。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成就动机应注意两点。首先是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他犯错,允许他闹情绪,鼓励他多尝试,可以给他指导、劝告式的引导;而不是给他过多的管束和限制。其次,对孩子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孩子的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家长对孩子的自律训练严格,孩子的成就动机就越强。要做到这一条,需要家长温柔地坚持。举个例子来说。约好了和孩子在周日下午四点去跑步,那就一定去。当孩子不想去时,家长一定要温柔地坚持,不管孩子出于什么理由。刚开始,如果四点去不了,那就四点半;四点半不行,那就五点。总之,不发脾气,不训斥,无论如何,说好的去跑步,那就一定去。两三周坚持下来,孩子就很自觉地去了。
长期坚持这样做,孩子的自律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