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村居四十二首
作者:明.于慎行 译析:石宏博
春日雕梁燕雀,秋风高冢麒麟。
贤圣谁能自免,身名何物为亲。
译:
人生的春天和自然界的春天里,一切生机勃勃,雕梁画栋,燕雀于飞。
人生的秋天和自然界的秋天里,秋风肃杀,高冢之中,是麒麟的石刻。
哪怕是圣与贤,又有谁能免却自己这样的过程呢?身与名,到底何物为亲?
注:
冢:犹高大的墓。
亲:从辛从见。推测甲骨文中的意思是,辛,刑罚,见,探视。即便是身在囹圄,也要去探视的人,就是亲人。也就是哪怕他是为世所弃,也不放弃他的人,就是亲人。
于慎行: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析: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生死离别,谁人可免?这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作者似乎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问了一个人的身与名,也就是一个人的子孙后代与名望之间,谁亲?
意义是什么?意是指一个人的念头与思维,义是指一种为世间所承认的普遍的正义,当一个人的念头与思维和世间所普遍承认的正义所重合的时候,这个人便觉得一切有了意义。
但是亲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受到了刑罚,那么他一定是不被世间的正义所认可的,只有亲人会不抛弃他。所以法家诟病儒家,各亲其亲,甚至为此,反抗世间的正义,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一个社会的正义的角度上来讲,赏善罚恶是没有问题的,而从一个个人的角度上来讲,不抛弃自己的亲人,也是没有问题的。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我以前讲过这个一,是既有组织整体的一,又有个人个体的一。当二者在这件事情上面出现了矛盾,有的时候把刻度往左边调一调,有的时候把刻度往右边调一调,社会就在这样调整的过程当中,有可能就进步了。
有些人觉得很迷茫,我们来看这首诗当中隐约提到的三个概念,一个是身,包括自己与子孙后代(以及物质财富),一个名,就是指名望,有的时候,这种名望有可能是不朽的。这两个可以当做自己的念头与追求,是意。一个是义,是指世间普遍公认的正义。
一个人如果和上述三个都不搭边,那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是很正常的。大部分的人都是从意出发,然后追求意与义的统一。
这与人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幸福和快乐不一样,快乐是生物普遍共有的,但幸福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概念,只有一个人是快乐,并且觉得这种快乐是关乎未来且有意义的,才会觉得幸福。
社会的规则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当然领悟它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复杂的是人,人要生存,人要逐利,由此引发的种种事端,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由于社会的规则也是由人去运行的,所以社会的运行就显得复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