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海德格尔与佛教:从无(名词)到无(动词)

海德格尔与佛教:从无(名词)到无(动词)

作者: 去离思辨的哲学慰藉 | 来源:发表于2019-11-29 11:17 被阅读0次

    马丁·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现在有很多人会对这句话大笑,甚至包括许多学院派哲学家。对他们来说,海德格尔只是一个口是心非的神秘主义者,他用自己制造的一种毫无意义、语无伦次的语言进行哲学思考。换句话说,他是一流的哲学江湖骗子。

    特别是海德格尔的一句话,“虚无的虚无。”他们认为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并肯定这只是向他们展示了海德格尔存在的理由。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也许就能理解他们怀疑主义的窃笑,以及为什么后来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对海德格尔先生置之不理。但是,这仅仅是胡说八道吗?

    为了开始对这个短语可能的含义有哪怕是最细微的想法,并更广泛地理解海德格尔,我们需要理解推动海德格尔毕生哲学探索的紧迫问题:存在的问题。

    海德格尔十几岁时就痴迷于一本书--记录显示,他在两年的时间里从弗莱堡图书馆借了60多次--弗朗茨·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的《论存在于亚里士多德的几种感觉》。他后来说,正是这本书首次在他心中形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将成为他整个知识生活的中心。这个问题导致他在1927年出版了他的杰作《存在与时间》当我们说某物存在时,我们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什么存在和不存在?我们怎么知道它的存在?这条研究路线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叫做本体论的中心问题。

    这并不是说在哲学史上以前没有人问过这个存在的问题。它最先由古希腊人提出,至少在西方哲学传统中是如此。然而,海德格尔坚信,至少自柏拉图以来,对存在的探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哲学错误转向。被错误地理解为一种财产或本质。换句话说,存在被认为是实质性的,被认为是某种东西。

    在海德格尔影响过的许多思想家中,特别是雅克·德里达,有很多关于在场的形而上学的理论--这仅仅意味着假设存在是实体--以及他们可能会说的那样,如何从哲学上克服它。在德里达的案例中,他试图通过解构形而上学来克服在场的形而上学。他通过指出存在作为稳定的实体的概念化提供了错误的导向,根据德里达的观点,任何形而上学系统的逻辑连贯性都以存在为起点。德里达的解构可以看作是海德格尔理论的后期发展,海德格尔的理论认为,我们都需要理解存在,而不是作为实体,它是作为“事物出现并变得对我们有意义的空间”。换句话说,存在是一种缺席,而不是存在或实体。

    现在,我们应该能够尝试一下短语“从无到无”的含义。如果存在,正如海德格尔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种无,一种缺席--事实上,无对于事物的出现是绝对必要的--那么,正是无(名词)到无(动词)的能力,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出现的原始允许。换句话说,空间/缺席(存在)对于事物(存在)的出现是绝对必要的。

    你可能会这样看:如果有人要描述他们所坐的房间,他们通常会从描述占据这个房间的所有东西开始,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是获得对房间的准确描述的最好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会描述,甚至不会提及每件事物之间的空间,也不会提到房间内的空间。然而,房间的大部分都是空间。同样地,我们多久才能觉察到寂静,所有的声音都是从这种寂静中升起和下降的呢?或者,作为纯粹的潜在的沉默,任何声音都有可能产生:从莫扎特的交响乐到车祸的声音。如果我们可以把沉默想象成一种内部空间,那么也可以理解更微妙的对象,如感觉、感知和思想,也可以在一种类型的空间中产生和下降,即我们自己的沉默存在的主观空间;而内部空间对于所谓的内部对象的外观也是必要的,因为外部空间对于外部对象的外观是必需的。

    许多思想家将海德格尔的思想与东方各种哲学体系,特别是佛教和道教进行了比较。其中一些相似之处可能是惊人的--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想在此作出这样的比较。在古代藏传佛教哲学中,人们的注意力也指向这两个明显的空间,同时也在追问:这两个空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它们是不同的吗?内部空间在哪里结束,外部空间从哪里开始?,这两个空间真的是相同的空间(或缺失),区别仅仅是思想的创造吗?对这些问题的短暂沉思,往往会使我们至少有一种直觉,认为无是万物的根本根据。但是,也许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引导我们去探究我们自己存在的本质,从而直觉我们自己主体性的基础,不是作为实体(例如灵魂,本质,真实的我等),而是作为一种缺席,在其中所有现象都会产生,维持一段时间,并最终消失。因此,海德格尔创造了“此在”这一术语,以指出我们自己的人类主体性不是实质性的,而是“对存在的清除”。

    所以,确实是虚无--否则,海德格尔可能会说,否则,万物的世界怎么会出现呢?但是,更深刻的是,后来的海德格尔指出允许世界作为我们的自我,我们的此在的缺席。换句话说,我们不在世界里,世界在我们里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德格尔与佛教:从无(名词)到无(动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iw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