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们注意到,几乎朋友圈都在给一个国家新提出的概念刷屏。
那就是:地摊经济。

国家鼓励摆地摊,听上去令人惊奇。
理由很简单,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摊贩和城管几乎就是一对宿敌,其中的矛盾是常有的,更不要提还因此产生过一些刑事案件。
可是,怎么到了2020年,突然就开始放开了呢?难道真的要上演城管和摊贩和谐共存的感人场面吗?
没错,也许还真的就是这样。
1,其实把视线再往前拉一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地摊经济简直是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
那个时候改革开放之初,你随便卖点什么都有可能一夜暴富。记得听上一辈的人说过,很多浙商、徽商都是那个年代慢慢扎稳脚跟的。
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看上去地摊经济的重新出现,似乎是某种“倒退”,但是实际上,如果你真的还在天真的认为地摊经济就等于摆地摊,那就大错特错了。
很少有人看懂其中的本质,一一的看法也未必就是真理,但是不妨给大家一些看问题的角度。
其实这个移动互联时代的地摊经济,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私域流量。
2,这个词并不新鲜。
我们都知道,如今的大平台,淘宝、微信、拼多多、京东、亚马逊等等,已经是一片混战了。
于是在两三年前,就有人慢慢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就是虽然手机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那么一小块屏幕里,能有多少信息可以被展示?
几百万的商家,都在卖东西,能被你搜到、进入你视野的,又能有多少?
所以你看,问题就来了,毕竟不是每个商家都是土豪,于是资本越多的人,可以通过花钱,投放更多的广告位,吸引更多的流量,然后那些小商家呢,就逐渐成了炮灰。
3,但是,市场经济决定了商业模式一定不可能只有一种,势必迎来改变。
于是乎,“私域流量”就诞生了。
说的通俗点,其实就是带货的自媒体。
说的更通俗点,一个网红博主就是一个私域。
它可能真的就是一个人成了IP,甚至品牌都不需要,他自己就是品牌。
通过自我包装、他人的口口相传,各类自媒体平台的病毒营销,诞生了李佳琦、薇娅这样的现象级人物。
李佳琦现在走的模式,并非看上去的所谓网红明星效应,而是利用渠道优势。
很简单,在他这里,所有的品牌愿意给他最优惠的价格,为什么呢?当然也是因为他私域流量的庞大。
上周一一提过的薇娅在4分钟里卖光7万册《三毛流浪记》,就是一个道理。
4,商业正在越来越垂直。
当然,那些大平台照样不会被消灭,因为那是最顶级的头部商家的游戏,不过,你想分一杯羹,也不是不行。
但越来越多的模式,正在朝着私域转型。
这个私域也是越来越收窄。
直到,把你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垂直领域。
这就是个人IP的原理。
至于地摊经济,也是类似的,不要觉得现在还是那个你随便卖什么就有人要的时代。
大家如果都去摆地摊,鉴于价格的透明、物产的丰富,不妨给大家两个思路:
如果你没有货源,就用心去选品,然后慢慢形成自己的渠道、个人品牌,和影响力,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如果你有货源,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认真、认真、再认真地去匠心营造你的产品,这是你成败的关键。
所以你们看,其实摆摊只是形式,有些本质的逻辑,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