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星其形似簸箕
箕下三星名木杵
箕前一黑是糠皮
夏季南天的银河异常明亮,天河两岸众星闪闪发光,在天河右岸是钩子般的尾宿,在天河左岸是勺子般的南斗六星。在这两个大星官之间,夹着4颗星组成的梯形,这就是箕宿。作为东方苍龙的最后一个星宿,箕宿又小又不显眼。如果尾宿是苍龙的尾巴,那么箕宿的形状好像尾巴边缘的鳍,就像鱼的尾巴那样,我们暂且将其理解为苍龙的尾巴尖儿吧。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由此看来,古人是根据箕宿的形状将其看成簸扬谷物的簸箕。“载翕其舌”是缩着舌头的意思,这可能是基于箕宿外形的另一种想象,所以《史记·天官书》将箕宿看作天上的口舌,代表拨弄是非的人,民间也把好说三道四搬弄是非的长舌妇叫作簸箕星。
《步天歌》中划归箕宿统领的星官还有一颗星组成的糠,三颗星组成的杵。箕宿星组如同一个粮食加工厂,用簸箕扬场,分离出糠来喂牲口,然后用杵来舂捣粮食,供人们享用。
箕宿虽小,但却是中国传统中正牌的“风神”,这一点在《春秋纬》中说得很清楚:“月离于箕,风扬沙,故知风师,箕也。”人们认为当月亮运行到箕宿,就会狂风大作,这就是所谓的“箕星好风”了。另外,簸扬谷物时,需要借助风的力量才能将糠皮等杂物吹走,这就是《周礼》所说的“箕主簸扬,能致风气”。
箕宿前飞扬的“糠”星,不正似被箕宿产生的风吹走了吗?也许正是出于这两点,箕星便成了掌管风的神,风师或风伯了。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拜祭风伯(箕宿)及雨师(毕宿)的仪式。
箕宿的名称起源于箕人。这是远古时期一个强大的部落,大概因善于编织簸箕一类的竹制品而得名。箕人属于东夷民族中的风夷,以风为图腾,这也可能是后世箕宿与风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箕宿星组中的“杵”由3颗星组成,它是一个与粮食加工有关的星座,古人认为它的占卜与粮食作物相关。但不同的星占家对这个星官的解释并不相同,比如《黄帝占》认为,杵星明亮闪动,是军粮告急所致,也就意味着要出兵打仗了。
杵星不两个流派对同一星象的解读是两家对“杵”加工的粮食是军粮还是老百姓的口粮理解不同。如果是军粮,杵星亮表示军粮加工的任务繁重,肯定是前线有战事,才有这样的需求啊,星占的结果当然是要打仗了;如果是百姓手中的余粮,杵星亮意味着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加工粮食,自然是丰收了。
东方七宿看起来确实像一条腾飞于春、夏两季夜空中的巨龙,但这条巨龙在星占家的眼中另有重任,它还承载着一个位于东方的天庭。
按照《晋书·天文志》的记载,这座天庭从角宿开始,角宿两星之间就是天庭的天门,穿过角宿也就进入了天庭的内朝。亢宿是天王朝见百官、处理朝廷政务的大殿,此外这里可能还是王族的宗庙所在。亢宿之后的氐宿为天王的寝宫,是天王及后妃们休息的地方。氐宿之后的房宿四星和心宿三星都代表明堂,是天王颁布政令的场所。东方七宿的最后两宿尾和箕是这座天庭的后院,也是嫔妃们居住的后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