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声告白》读后感

《无声告白》读后感

作者: 方媛诗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22:13 被阅读0次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读后感

《无声告白》是华人女作家—伍绮诗的作品。她在美国长大,父母均是科学家,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

伍绮诗用六年时间完成了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巧别致,文笔简练内敛。此书一出版,即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获得亚马逊网站以及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14年最佳图书。

《无声告白》这本书开篇第一句就直入主题: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开首即设了悬念;莉迪亚是谁?她怎么死的?围绕这些问题,故事慢慢展开来...

某月某日的早晨6点30分,与平常一样,母亲准备好早餐还有女儿莉迪亚批改了的物理作业;父亲已经在开车上班的路上;莉迪亚的哥哥妹妹也来到早餐桌旁;妈妈到莉迪亚的睡房,却不见她的踪影。

学校的老师说,莉迪亚没到学校上课。她也没什么要好的同学朋友,平时电话也很少联系,更不用说见面或聚会;哥哥说看见莉迪亚最近只是和邻居的男孩走的比较近...

16岁的少女莉迪亚失踪…死忙事件,深深牵动了读者的心。她究竟生长在怎样一个家庭,她的父母又是怎样的人呢?她究竟遭遇了什么?她的死是自杀?他杀?

一个人的性格、心理、价值观、世界观、爱、恨都与他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密不可分。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有时终其一生都无法愈合。

莉迪亚的父亲是一个中国人,一个拿到了终身教职的美国历史教授。他六岁就入读美国学校,全校只有他一个东方学生。除了他的黑头发黑眼睛,他没哪方面不及一个美国孩子,甚至各方面都更优秀。也正是黑发黑眼睛令他被视为异类,他最想融入人群,最想被接纳。

莉迪亚的妈妈是一个美国人。她从小就是个学霸,在每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大学时她选修最难的理科,想成为医生,高中时她要求把她的家政课换成男生的手工课,她喜欢让人刮目相看,她最希望与众不同。

可是,往往事与愿违。

莉迪亚的母亲曾离家出走。尽管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实现成为医生的梦想,她离开家,抛下幼小的莉迪亚,独自一人补习,准备考试。但是,恰恰这时,她又怀孕了!她不得不,掐灭心中梦想的萌芽,回归家庭。

小小的莉迪亚,害怕再次失去母亲,她变得乖巧听话,尽力去完成母亲教她做的物理作业,这是获得母亲宠爱的好方法。

在离家不远的湖底,发现了莉迪亚。

悲剧的发生,根源在她的父母,她父母的父母……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将来发生的每一件事,我想,我都愿意告诉你

    《无声告白》读后感 那些未来得及说出口的秘密,都是我对你无声的告白 开始看《无声告白》,是因为一句话“我们终其一生...

  • 死于希望,生于灰烬-《无声告白》读后感

    我们终将死去,但是仍以爱的样子活在爱我们的人心中。 --《无声告白》读后感 《无声告白》描述了一个五...

  • 2018-04-18

    《无声告白》——读后感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看完...

  • 爱以爱之名

    ——读《岛上书店》与《无声告白》有感 将《岛上书店》与《无声告白》的读后感放在一起来写并不是因为这两本书有什么必然...

  • 幸福告白——《无声告白》读后感

    “我们终此一生,都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你自己。”这句话静静的呆在《无声告白》的封面上,却又是像一道闪...

  • 《无声告白》读后感

    这是一本讲如何逼死自己的女儿,也是我迄今看哭的第一本书。 莉迪亚,书中的主人公,还没开场就死了,接下去全书都是在寻...

  • 《无声告白》读后感

    今天第一次参加蒋蒋的读书会,非常喜欢属于自己又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谈心的时光。通过大家一起交流读后感,可以从不同角...

  • 《无声告白》读后感

    看完《无声告白》这本书,我的内心非常平静,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又能说什么?我开始反问自己:想嫁个什么样的老公...

  • 《无声告白》读后感

    莉迪亚死了,在第一页的第一句话就死了。这样的表述触目惊心,感觉作者太过残忍。但读完全书后再看这句话感觉就不...

  • 《无声告白》读后感

    看完《无声告白》这本书,我的内心非常平静,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又能说什么?我开始反问自己:想嫁个什么样的老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声告白》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ri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