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邻居搬走了。业主群里每天都在交流挂多少价钱和怎么跟房产中介周旋。
每天看视频、公众号、社群,各种信息都显示房价要暴涨,买房的、卖房的、有资格买的、没资格买的,一时人心惶惶。而压力最大的是期末考试的孩子们,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房价。学区房更是翻倍上涨。
回想本小编也是房地产业混迹很多年的人,总结下来还是太年轻,草率了。
年前去苏州市调房地产,真是看不明白。新区、高新园区,马路上人也没几个,房价却一点也不含糊。新房除了限购政策外,还要提前交几百万保证金,面积大、单价高,售楼小姐姐说不贷款的会优先成交,一二百套房子要锁定一两千组客户。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售楼处里仍旧人头传动,人满为患。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之前看到一个报告,苏州人均GDP一度排在全国城市前列,我猜测人口少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奥派经济学定律之一 DT>0。房价的涨幅跟人口数量正相关,不管房产本身是金融属性也好,居住属性也罢,最后总是要有人接盘的,不交易哪里来的市场。
好在那次市调后不久苏州就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条件还算友好。
关于房子的事,本小编可能打小就是白痴体质。
没觉得房子有多重要,就是睡觉的地方而已。天生爱自由,如我般喜欢到处乱跑乱串的,真的不太适合有一个固定居所。
刚大学毕业那会儿,觉得世界到处都新鲜。去到一个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就在公司附近租一间,随遇而安。
孤家寡人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亲戚朋友什么的来拜访,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大的空间。
工作日要上班,下班后还要探索下公司附近的街道、商场、饭店什么的回家也是很晚的。
周末、节假日除了睡懒觉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那个城市里瞎逛,要么就去到周边城市或者景区瞎逛。房子的使用价值真是不太高。
后来,因为生活所迫。稍微稳定下来,自己做了一间小工作室,就在办公室附近租了一间房子,那大概是我租的最久的一套房子。虽不是家徒四壁,但是我把大部分东西都放到了办公室,目的只是不想让自己在家里待太长时间。
住处只是用来睡觉,修整的地方。年轻人要随时准备出发的,怎么能整天在家里浪费时间呢,要么去看世界,要么去看书,要么去画画。
办公室到是利用率很高,除了办公功能外,还放了很多书。五花八门的,书柜有点大,想看什么就买什么,有时候买来也不一定看,纸家具一般的用途。陈博士说办公室摆很多书的老板都不是好人(着实佩服,博士必定是读很多书的人)。
再后来,CBD的房价涨太快了,办公室的租金涨,居住房的租金也涨,逐年超预算。于是,就只能买房子了。
买个万年老坑地段的房子。小区环境还不错,室内装修配套设备也稍微捯饬了一翻。住进去之后有点像狮子被送进了动物园,一下子失去斗志一般,适意。
老坑的房子唯一的坏处就是房价涨的慢。不过这也正好逼着我心安,不会终日惶惶地想着卖房子跑路吧。
心安之处是我家,大概如此。公众号/桔树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