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叟》
白居易 〔唐代〕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白居易是在元和三年刚刚担任左拾遗一职的,此时上书力陈旱情严重,民生疾苦,请求朝廷能够及时认真“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白居易的一番忠诚打动了宪宗皇帝,他不但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一道“罪己诏”。
可是令白居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只不过是障眼法而已,不管皇帝的免税是否出于真心,但是官吏却是绝不肯照章办事的,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的政绩就要受到影响,他们的官路也会不再亨通。所以,他们用一套阳奉阴违的“锦囊妙计”,那就是拖延不办,对此,白居易也是莫可奈何的了。这样一来,受灾的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恩赐与救济,免除租税的诏书竟成了一纸空文。白居易在悲愤之余,忍不住提笔写下了《轻肥》和《杜陵叟》两首诗。
《杜陵叟》是一首风格通俗的小诗,也是白居易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诗人自言此诗旨在“伤农夫之困”,这与此诗内容完全一致。诗中描写了自然灾害的空前严重,更写了长吏里胥甚至皇帝相互勾结、狼狈为奸,采用苛捐重税,对遭灾百姓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压榨。天灾人祸相乘,百姓只有〝典桑卖地纳官租”,而顾不了“明年衣食将何如”了。
诗人对此表示深切的关心、同情。诗中还进而揭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虚伪,以及他与下层统治者相互勾结共同压榨人民的卑鄙伎俩,显示了令人钦佩的勇气。
白居易主张文学尚质尚用,元白诗派则是文学史上著名的通俗诗派。可见通俗诗风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观相一致,它具有质朴之美,率真之美。此诗的表现手法是朴实的,语言亦极其通俗。诗人写灾情的严重,与利禄熏心的官僚,写人民的贫困处境,均采用白描手法,并以此表达其沉痛而又热切的感情。
此诗叙事直切而毫不隐讳,语言通俗易懂而又质朴凝炼。而其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有人说,恐怕只有老杜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相与媲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