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
刚结束给父亲大人的最后一条微信。如今还延续着大学时期的习惯,每天晚上会和父母视频聊天,不同的是,他们也会在周末问问我准备干什么。我不知道这个习惯还会持续多久,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厌倦和逃避。
毕业一年,听从父母的意愿考上事业单位,带上行囊背井离乡来到魔都。我是幸运的,父母不仅亲自送我来这儿,还帮我付了半年的房租,让我不至于住到传说中的“格子间”,虽然是合租一间房,硬件设施倒也不错。
说是听从父母的意愿,其实也是一种自我逃避的选择。鄙人毕业于中部一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二本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于找工作这件事情一向抱以消极的态度,加之父母希望能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出于对就业的恐惧和人际关系处理的不擅长,毕业后硬是在家蜷缩了一年,美其名曰:全职考公。屡战屡败之后又屡败屡战,终于在毕业近一年的时候接到了一家事业单位的录用通知,来到了魔都。
原本以为从事的是会计工作,来了之后发现是做出纳。好吧,也无所谓,还正担心会计的工作不会做呢。见习期一年,第一个学期先到学校和同岗位的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工作虽然无聊了些,却也轻松自在,早七点半和晚四点半的上下班时间也正好避开高峰。不加班,下了班就可以窝在家里,也符合我宅女的性子。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每晚例行的视频时间就成了父母的教育时间——关于我的“宅”。多少次的不欢而散,让我开始产生逃避这段时间的想法。以下是和爸爸的一段对话:
我:爸比,跟你商量个事。不要介绍一些老乡给我认识了咯,我并不是很喜欢。一些不熟悉的人,都不知道聊什么,好尴尬的。
爸:好的,其实你的这个想法不是很正确啊!人与人之间是认识后才慢慢熟的,兴趣,爱好,观点相近才有可能成为朋友的,况且你们是同乡啊!
我:但是我并不喜欢啊,来上海之后,你们心心念念的都是要我努力提升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出去交朋友,多认识一些人等等。我就是个宅女,我并不喜欢这些啊。
爸:我们不是强迫你去交往,但爸比确实认为你太宅了点!要多到外面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与事物啊!
我:我就是不喜欢跟人交往,不习惯。听到你们老是讲这些,我会告诉自己你们是为了我好,你们说的并没有错,我不应该不听。确实你们也没说错,可是宅是我的本性啊,又不是什么会让我无法生存的坏习惯,为什么一定要逼我去改掉呢!
爸:好,以后我们尽可能不讲这些,但你一定要放开心些!
我:好的。
最后,以我的快要爆发和父亲的暂时妥协结束了聊天。
关于“宅”,这个字好像已经成为了一大批人的代名词,也包括我——一名宅女癌晚期患者。正如与父亲对话中所说,“宅”并不是一种多么不好的习惯,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存,为什么一定要去“矫正”我们的一些习惯?正如哲学中的“两面性”——事物具有两面性,我们要用辩证的方式来看问题。也许,因为“宅”,我们会失去很多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不能认识更多的朋友,但同时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也许你认为人际交往会让生活变得充实,但我却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避开虚与委蛇的交往也能收获真朋友;你只看到我在家里“死宅”,却不一定看到我曾读过的书和写过的文字;你以为我不懂生活的苟且却不知我书中自有颜如玉。
曾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段话:小时候,你以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长大后才发现,改变命运的是爹和拼酒。评论里众多朋友表示赞同,却也有这么一句话吸引了我:当你在读书方面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的时候,你会发现,读书的确可以改变命运。当然,这句话并无确切的数据来论证,但不可否认,不精于人际的我们也一样可以过得很好很充实,所以,为什么要改变我们自己呢?活的开心才最重要。
生活中,有父母的谆谆教导乃人生一大幸事,但作为子女,也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继续生长。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我们还不够成熟,也许有一天会幡然醒悟奋发图强,也许有一天会改变自己,走出家门热衷交友,也许我会走向另一个方向。但是,谁知道呢?那就等我成熟了吧!
现在的我,知足,随遇而安,宅,但这样,就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