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变得更优秀,改变不良的作息习惯、改变不好的工作习惯、改变糟糕的健康习惯等等。但改变又非常难做到,其实你只要明白改变的原理和方法,改变并不难。
大脑里的感性和理性
那么感性和理性有什么不同呢?感性优点是有时候很冲动缺乏理性。理性优点避免我们有时候冲动,缺点是回原地打转,光分析不行动。我们老百姓常说一个人太没有人情味、做事古板情商太低,这就是理性的人。一个人容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办事不动脑子,这就是感性的人。
比如,对于早期跑步这件事,理性会告诉你,跑步有利于身体健康,睡懒觉的习惯不好。感性就会说:哎呀,今天风大太冷了,还是在被窝里舒服。
你会发现,最后往往是感性战胜理性,选择在被窝里睡懒觉或者自己不节食。所以当你总是感性战胜理性,你会很难改变。有人说不好改变,就是没有意志力。其实意志力在改变这件事上,不起任何作用。比如戒烟,意志力再强也没用,只有你了解戒烟的环境、戒烟动力、戒烟的方法,才能实现改变。
所有改变需要理性和感性共同作用,从改变到瞬变,你需要掌握这几个方法。
一、改变需要找到-亮点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好好学习、你好好好工作、你要多读书。这些看似有道理的话,都是正确的废话。因为你要改变需要正确的方向和亮点。比如读书,很多人家里摆满书为了炫耀和在别人面前装逼,证明自己有文化。读书这件事你就不会有改变,很快放弃。因为方向不对没有亮点。读书改变是为了提升自己、丰富自己感知、点亮我们的生活。
二、改变需要清晰明确
很多家长都有个家暴的经历,孩子太不听话了,于是动手打孩子。怎么改变这种坏习惯呢?有这样一个实验,在5分钟里,家长必须百分之一百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不能看手机、不能说教,不能批评,就是听孩子指挥,看电视、玩游戏都可以。很多家长这5分钟非常难熬,但经过段时间后,发现家长家暴的习惯改变了很多。因为他明白爱玩是孩子天性、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三、改变需要指明目标
改变需要知道具体目标和改变的价值。很多人婚姻不幸福,都想改变。首先你要明白婚姻的目标不是对错而是幸福,很多夫妻吵架中非要挣个对错,而忽略了婚姻目标是幸福。夫妻双方幸福了,孩子才能幸福、双方老人才能放心,家和才能万事兴。这就是改变的目标和价值。
四、改变需要找到感觉
改变过程中,找到感觉很重要,而如何找到感觉,正面积极情绪是关键。比如吸烟这件事,有个爸爸经常在家里吸烟,他认为我开窗透气就行了,后来看到一篇文章,香烟有害物质会附着在衣服、家具、被子上,即使开窗透气也无法清除。于是他果断戒烟了,这就是改变找到了感觉,认识到吸烟是对家人的一种伤害。
五、改变需要缩小改变幅度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小目标或者简单目标,缩小改变的幅度,有信心你才能改变。如果你和你老婆关系紧张,只要一个小改变,每天早上从一个吻或者拥抱开始,你们之间的紧张关系就会改变。因为一个拥抱很容易做到。
六、改变需要周围认同
当你坚持每天早起跑步,都会在朋友圈发下今天跑了几公里。有的朋友给你点赞,有的说我也跑步呢一起加油吧。你会发现,周围人对你的认同,让你改变更有动力。职场中你想晋升,不光需要领导和同事的认同,还需要周围别的公司认同,都说你人品不错能力高,你晋升的改变就会顺利。
七、改变需要成长思维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还那么努力。高尔夫王子老虎伍兹,已经获得8次世界冠军了,比赛后还要学习击球。这就是成长性思维。有一次我打车碰到一个师傅,我说:传统的出租车越来越不好干了,怎么不下载个滴滴这种软件呢。师傅说:没那么容易,肯定不好干,还是传统的好干。这就是固定性思维,不愿意改变,也就不会改变。
八、改变需要培养习惯
最近很流行自律这个词,自律就是把每天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做成计划监督自己执行。也就是养成一种习惯,我每天是5点起床,看书一个小时、跑步半小时,早饭后上班,周末也是如此。刚开始非常痛苦,理性告诉我很难坚持。毕竟睡懒觉习惯了。当我坚持100天的时候,基本不用闹钟,轻松起床完成自己的计划。这就是习惯带来的改变。
最后是持续改变,不断强化自己的每次小的改变,定期给自己一些奖励。改变很难,但是改变的确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现在的努力改变,是为了小时候吹过的牛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