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第一次看三毛的书,便被这段文字深深的吸引了。温暖,细腻,洒脱、自由,从此爱上了那个一生不羁爱自由的三毛。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重庆后随父母迁居台湾。先后赴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留学。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一生以写作、演讲为重心,漂移短暂的一生中仅活过了四十八岁。
我不羡那个被徐志摩藏入《再别康桥》,有着人间四月天的女子林徽因,那个为爱情低到尘埃里的张爱玲,在我看来,能我不羡那个被徐志摩藏入《再别康桥》,有着人间四月天的女子林徽因,那个为爱情低到尘埃里的张爱玲,在我看来,能像三毛这样爱得潇洒不羁的,人间能得几人回。我喜欢三毛,她的天真率真、凭心而活;她与荷西的浪漫故事,全然是两人相识相知的甜蜜点滴;她触动人心的文字里,道出了前半生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那走遍千山万水、追逐着撒哈拉沙漠的光影,尽是生命坚定有力的步伐。
关于三毛,十三岁就跷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逃学去坟墓堆读闲书,这些趣事在常人看来,是很难以做到和想象到。在她众多著作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叙述了荷西与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婚后的日常生活及荷西走后三毛独自游历中南美洲,开始新的生活,而后回归台湾父母那边。翻开书里的每一页,细去体验三毛的爱与恨。三毛曾经说过,“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因为在地理杂志看了一篇关于撒哈拉沙漠的文章,让她做了一个旁人看来莫名其妙的决定——去那儿定居。“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一片陌生的大地。”1973年,她从绿意盎然的台湾,奔赴黄沙遍地的撒哈拉大漠,一个叫荷西的男人追随她而来。从那时起,她起了个笔名,叫三毛。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虽然没有活成了最好的结局,但也守住过曾经一段美好的小时光。书中曾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道:
荷西问三毛:“你想嫁给什么样的人呢?”
三毛说:“开心的话,百万富翁也嫁,不开心的话,千万富翁也嫁。”
荷西说:“原来你想嫁给有钱人啊,可是我没有钱。”
三毛说:“你的话,只要能吃饱饭就行了。”
荷西问:“那你吃得多吗?”
三毛回答道:“不多不多,还可以少吃一点儿!
这段对话甜的令人觉得空气中发酵。而在荷西走后的一段日子里,三毛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她默默地去与好友告别,赠送礼物,出租房子,处理荷西后事,独自去遨游中南美洲。对于三毛来说,爱人虽然是短在的,但三毛的确活的自在,爱她的荷西,开明豁达的父母,友善知心的好友,一路相伴,她珍惜着珍藏着。她曾经说:我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如果我先去了,而将这份我已尝过的苦杯留给世上的父母,那么我是死不瞑目的,因为我已明白了爱,而我的爱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来时路过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的人,爱并珍重。
雨季永不再回,可那个传奇的女子,却永远留在后世的人心中,提醒着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一腔孤勇,她的名字,叫三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