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阅读精进群活动的第13天,我给大家总结一下杨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有关他读书的经验。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苦苦摸索或者学习大神,到头来还是一知半解,不能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不能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
杨老师给我们分享了阅读的秘密:
阅读少:时间有限,我们要学会选书,读好书,读经典。选书方法有两个,一是在豆瓣上看评论和分数,二是阅读高手推荐的书,但要注意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
读不懂:选择自己懂的书进行阅读,循序渐进,先培养读书的习惯。
读不快:很多人能够阅读比较快,最大原因就是对阅读的知识非常熟悉。
电子化:要经常整理笔记,复习笔记,让知识融入大脑,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这些都是我们容易遇到却又容易忽略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个优化,让自己的时间不被浪费!
除了这些,还有一种阅读要特别注意,那就是伪阅读。
什么是伪阅读呢?一句话,阅读多年,阅读上百本,没有收获!没有进步!
我们来看看导致伪阅读的原因:
“快速阅读”。这种快速阅读,采取跳读、翻看目录、看推荐和序言,或者浏览感兴趣的一章,阅读速度远远超过自己的思考速度。也就是看书而不思考,还有的买了书不看,看其他人的书评,想当然等同于阅读了书。
阅读太慢。阅读很认真也很仔细,几个月阅读一本书,时间跨度大。这么长时间阅读完一本书,阅读的内容基本上都遗忘了。
不做笔记。即使你阅读的时候很认真,也在认真思考,但你不做笔记,读完了就真的读完了。随着时间流逝,一切烟消云散。
不重读书。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
不写文章。阅读之后,你进行写作输出,将打动你的内容融入到你的创作中,你创造了一篇新文章,而他是你思考并输出而来,你创造了它并赋予它生命。
没有实践。知识在于行,而不在于知。读书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要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应用进行验证。
第七点,按照目录做出导图。再到书里寻找里面支撑导图分支的具体内容。这种方式把阅读的过程变成了寻找信息的过程,缺少思考和内化。
任何人都要记得阅读是为了自己,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让这些知识成为自己的力量。
说了这么多阅读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那么名人是如何读书的。
叔本华:读书不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养精蓄锐,却可能见识自主思想的能力,正如骑惯了马的人终会丧失行走的能力一样。
莫提默·艾德勒:读一本书,必须每读几行,便停下思考,理解其中的道理,最好的方法便是阅读时写上注脚。
朱光潜:读书需读两遍,一遍快一遍慢,并笔记纲要。
胡适:读书要精,简单说来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四位名人的读书方法,都离不开思考和动手做笔记,大家都学到了吗?
塔勒布在《反脆弱》里说:读书是大众反脆弱的方式,因为阅读有两个特点,主动性和针对性。
这个互联网时代,知识付费,全民阅读,而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大家都问过自己吗?
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走的个人品牌,你读了什么,都会在以后的人生中显现出来。
我们看看杨老师的阅读目的,希望对你有启发。
通过阅读结识厉害的作者。
阅读满足对知识的渴望。
写一本好书。
更好的控制自己。
写出帮助大家的文章。
影响下一代养成读书的习惯。
当你知道了自己的阅读目的,并且开始阅读。那么你一定要弄清楚你为什么阅读这本书,否则就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
每次阅读一本书都应该带着目的,至于目的是否能够实现,那需要看自身的努力以及一点点运气。
当我们阅读完一本书,都会希望尽可能的记住很多内容。
下面就如何记住书中的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
首先是读书笔记,方法很多,要根据阅读目标而定。常见有以下6种:
①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
②摘录式。摘录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③仿写式。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学会运用。
④评论式。主要是对书中的人物、事件等加以评论。
⑤心得式。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
⑥存疑式。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备后续弄懂。
这些划分只是粗略概括,不只这些类别,不同类别还可以组合使用。
每位阅读者,都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来设定自己读书笔记的类型和写法。
一定要记得把笔记电子化,用印象笔记可以打造高效写作系统,写文章可以快速帮你搜索到相关知识点。
其次是思维导图。
做思维导图提取关键词作为主题下的第一级名称,然后在关键词下进行分支。做完第二级关键词之后,可以做第三级句子,甚至还可以继续往下做,正常三级就比较好。
接下来的内容会比较顺畅和容易,一般梳理一级关键词不超过十个,每一个平均两三个二级,每个二级平均两个三级,总共下来60个条目。
只要你记住这三个一级关键词,就一定会想起来其他两三个关键词。
掌握书中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
那刻意练习就是最好的方法,基本上是四步:目标,专注,反馈,非舒适区。
有些人每天阅读五页,又记录下来很多内容,自己又增加了很多内容。如果你的自由时间本来就不多,阅读速度就不要太慢。
如果你想吃透这本书,一定要弄清楚这本书是不是好书。快速阅读第一遍,如果觉得好,第二遍进行精读。
多快比较合适呢?三到七天比较合适。
太快了,吸收内化难度大;太慢了,吸收内化效果不好。
具体的快速阅读方法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熟悉内容,目标明确,做到专注,阅读要快。
快速阅读存在误区,看图书名称,副标题,看框架内容,看开头介绍或者续,看结尾,再看宣传和一些推荐,挑选关键内容,阅读半章或一章,这不是快速阅读,这是自我欺骗式阅读。
熟悉内容。举个例子,当你想买一双鞋的时候,你已经确定好了他是什么样子,这样当你留恋那一双双鞋的时候,速度非常快,而且是每一双都看了,只不过快速瞥了一眼而已,这就是相当于快速阅读。
目标明确。目标明确且具体,对目标感非常强烈,具有迅速捕捉目标的能力。
做到专注。专注是什么呢?可以用心流来定义,就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对某种特定活动全神贯注的特别心理状态。
阅读要快。要达到没有时间进行思考的程度,但能够捕捉到内容,捕捉到你关注的价值内容,那些非价值内容,也需要看到,就是眼光需要扫视而不是跳过。
将自己感兴趣,并且花费大量时间的领域知识建立系统,并且让这些系统之间进行连接,打造成一个大系统。
了解了这些之后,你就可以开始阅读了。很多人总是期望等到什么时候,或者某个事情发生了,然后再去做这件事情,这有太多不确定性,何必等到那个时候呢?
精进就是每天行动,每天收获,做好自己每天应该做的事情。
不要讲什么借口,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关键是你有没有去做。
不要等条件成熟了再去行动,而是现在就去做不给自己拖延的机会。
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尽早去做,固定时间去做。
最后来说说阅读量到底能说明什么。
阅读多收获未必多,阅读少收获未必少。
阅读100本书,远远不如阅读10本书,每本书阅读10遍。后者花费时间更少,收获远远大于前者。
选择十本好书,这些书是适合自己的,对内容感兴趣,掌握方法去实践。
阅读10遍,基本上吃透了这本书,你锁定的内容思维发生变化,同时做事情的能力也会提升。
阅读要趁早,要不断积累,因为它能够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他人,看清前方,让我们的身体带着智慧前行,没有什么比他更有力量。
数量永远没有质量重要,需要在高质量的条件下获得更多数量,否则再多的数量也仅仅是堆砌,不能给你任何力量。
当我们真的阅读很多书时,获得的知识比以前多了,在其他事情上花的时间少了,最重要的是做好了时间管理!
记住不要与别人比阅读量,那是为了取悦别人!
要比就比阅读质量,那是为了自己,要让别人看到感受到,更要让自己得到,用自己的收获积极影响身边的人,帮助更多的人。
以上就是杨老师分享内容的总结,我做了一张思维导图,大家一起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