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静作品‖细处回归文本、生动课堂

文静作品‖细处回归文本、生动课堂

作者: 海风轻吹 | 来源:发表于2023-04-07 23:02 被阅读0次

      余老师不让“零碎提问”、“话语啰嗦”,我赶快翻开相册看看自己的说课视频,不太熟练外,幸好没有闲话。掌握细节优化的本领对教师语言表达、文本解读、文学运用能力的要求很高。真正回归文本,将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储备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吸收中思维、能动,这是件有趣的事。

      一、文本解读,细处入手。

      从课堂实录《爱莲说》针对谓语动词管宾语来停顿朗读指导、《孤独之旅》对杜小康心理的分析、《马说》的“11个‘不’”见命运—遭遇—主旨、“三个段末‘也’”见情感递进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可见余老师在文本解读上下的功夫。学习名家,走出书本,回到教学实践后,也应该有抛开教参自己解读文本的勇气。文本解读与研究考题相结合,成绩提升和素养培养也能结合起来——这样,钻进文本去解读时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二、课堂环节,简洁深入。

      1.精细的文本解读并没有影响课堂环节的简洁设置。

      如《秋天的怀念》中“诗意地说话、细腻地品析、深情地背诵”三个环节的设置,《济南的冬天》中三个品析环节的设置,简单明了、逻辑清晰、层层深入。余老师的课堂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啰嗦套话、情感激进。这也是他对教师、青年教师的建议,我们应该记在心里。

      2.课堂环节的简洁设置也没有影响教学深入、学生思维。

      余老师的读、写、品、析的训练符合课标要求、紧贴考试大纲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文本解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秋天的怀念》“诗意地说话”这一环节,余老师示范“有一种爱叫做理解,在我暴怒的时候,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看着我的动静”,引导学生“观点+例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惊奇的。排比的结构、围绕“爱”的多维度思考、观点举例说明、从文中找答案……既训练了听说写作、提炼总结,也训练了逻辑思维、爱的理解。学生的感官和大脑,是真的在活动的。

      再如《济南的冬天》第三个出题环节,余老师连贯自如地出示了四种题型,不动声色地训练了学生的“做题”能力,并且及时“分层给分”,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思考与满分答案的差距。看似简单的模块教学,蕴含着很深厚的功力。

      三、几点体悟,几点反思。

      然而,余老师的课堂风格随不同文本体裁的变化而变化,虽然余老师娴熟严谨的语言表达与学生精准感知其语言深度的能力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深受感染。这就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的道理吧。

      我的课堂导入不够简洁,形式花哨,铺设过长,这一点需要改正。我的思维跳跃导致课堂结构不严谨,文本解读后的课堂模块设置还应该再细细考虑,逻辑不能混乱。另外要考虑受众对象,注重思维引导,训练有针对性,学生在获得知识、感知文本、过程思维的同时,还应该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我要多下功夫,多多考虑。

      在书99页,余老师用成语印证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同时,也时刻在为中考、高考积蓄知识。我们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我们的教学也应有长远目标,不止往前三年五年,甚至是学生的终身发展。也许我说得有点大、有点空了,但我们做的本身就是存善意、致良知的事情。

      说得远了。细处有学问,细处见诗意,语文人人都会,语文也是细活深活。

相关文章

  • 扎根文本,让课堂生动

    听了徐杰老师的讲座,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的设计感与创新力一直是我所欠缺的,总觉得自己不够有创意,说到底还是文本...

  • 备课记录(一)

    一、备课前张宝伟老师提出明确要求: 1、实用类文本阅读课 2、任务驱动式课堂设计,必须以任务为课堂主导,让学生动起...

  • 刘文静作品

    Hello,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欣赏我的作品。 以下是APP设计 运动APP 电商网站 专题展示 字体设计 拟物图...

  • 春(文静作品)

    像是一场战役难免有人牺牲,严冬也不觉让人感到寒冷。这大概是人多灾多难、休养生息的时候。就如,无论战事多么严...

  • 回归语文本真,演绎魅力课堂

    经过两天的学习,我收获满满。昨天给我们培训的是安阳市北关区的语文教研员陈静老师,她精妙绝伦的习作指导课,对...

  • 细处

    那些被挑明的意识 本该是细微连绵无尽的 但各种世俗……的规则 引导意识降落为一个个 世俗……的实用的具体之物 它被...

  • 睹明星☆系列(七)--寂静

    回归寂静, 真正的止息, 妙音声陀罗尼, 极而生动无穷力, 源源不断,本自存依。 在寂静处, 找到了, 苦苦追寻的...

  • 胜在细处

    人情无非喜怒哀乐,前人高手常胜在细处。如何谋划,如何设色渲染,何处转折等,掩卷自思遥不可及。大抵古人视自已的诗文如...

  • 回归课堂

    上一周参加培训,暂别课堂整整五天。人在培训现场,心里担心着班里的小鬼们,担心他(她)们的安全、纪律和学习。这也许是...

  • 回归课堂

    上次在课堂里,还是去年的事情。虽然已经毕业好久了,但是一直没有脱离课堂,每年都会找机会让自己重新回到校园,回到课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静作品‖细处回归文本、生动课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sm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