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9日,周小川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谈到数字货币时表示,2017年,人民银行组织了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的研究项目,经过国务院正式批准,目前在组织大进。当时的动作是和业界共同组织分布式研发,依靠和市场共同合作的方式来研发数字货币。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4904/90f7e94c9cffe905.jpg)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周小川首次公开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名称——DC/EP。
“目前全球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中,中国是走在前列的。”2018年4月,当时刚刚履新中国央行行长的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表示,中国正对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以及金融科技进行研究,来探讨如何以最好的形式服务实体经济,并且要安全发展这些技术,来避免可能的负面影响。
今年9月24日,易纲表示,央行计划把央行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工具结合起来。但央行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没有时间表”,并称“还会有一系列的研究、测试、试点、评估和风险防范”。
近期,关于央行数字货币及研究所的关注热度不减。数字货币研究所分别在11月4日与华为公司关于金融科技研究的合作备忘录签署;11月6日与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旗下附属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
“央行数字货币更多是为本国考虑,可能更加注重于批发,在央行之间、在第三方支付者之间批发、清算环节提供数字货币,理论上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为零售服务,但由于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很大冲击,因此大家非常谨慎。”近日,周小川在财新峰会公开演讲中指出。
对于央行推出数字货币的时间预计上,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萌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央行会在2020年上半年之前推出DC/EP。从短期看,DC/EP重点将放在强化支付功能、拓展场景覆盖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M0的替代,但初期发行量较小,不会形成系统性影响。
“从现有的央行公开表述来看,法定数字货币是对流动中现金的替代。我认为,除非在跨境支付中让用户有很大的便利,免受汇率、手续费等因素困扰,否则,在用户体验上跟我们日常已经使用的电子支付应该没有太大区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博士生导师、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罗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如何影响现在的支付体系?李萌认为,从中期看,将出现“去账户”或“轻账户”趋势,现有依托于寡头账户APP的“赢者通吃”的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业态面临打破;同时,现金交易的反洗钱管理将得到加强。从长期看,DC/EP推出对增强人民币竞争力、包括国际影响力有一定帮助。
对于跨境流通,周小川认为,“无论是数字货币还是电子支付,如果是做跨境汇款、跨境投资、贸易结算业务,就不是哪一家央行可以负责的,而是需要一个联合机制。不同层次的问题进展不同,未来可能的设想也不一样,需要的组织协调机制或可能涉及到的监管也是不一样的。”“我本人始终感觉,跨境汇款的不便利主要还不是技术选择、技术系统上的障碍,而主要是政策和体制上的障碍。”周小川指出,因为有的国家可能对外汇有管理,有的国家对汇出有障碍、有的国家对汇入有障碍,汇入以后对兑换也可能有障碍;另外,一旦涉及到兑换,就涉及到全球汇率体制的协调问题。
这是全球央行特别是涉及到主要货币发行的央行应当如何建立协作机制的问题,也是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如何建设的问题。目前的现有组织,无论是IMF、BIS还是G20,在货币政策协调和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仍旧是很不充分的。周小川称,目前还只是开头,今后还会有很长一段的距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