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篇因为自己早起受益而呼吁大家都要早起的文章。
我的微信里有很多“早起”打卡的好友,之所以加了引号,是因为我认为早起这件事,没有一个时间参考值,一个平时睡到中午的人会认为9点起就算早起,一个朝九晚五8点起床的上班族可能会认为6点可以算早起,一个平时6点半就醒的人早起的概念大概要放在5点半之前,而一个在醒和睡之间轮番挣扎的新晋宝妈、或者上夜班的人,你跟他们谈早起???
我观察到很多每天六点起床的人,锻炼身体、读书、学习、冥想甚至做早餐,他们从中收获到很多的充实和满足,这当然是好的,但我发现其中一部分人开始在内心为比他们起的晚的人打上了一些标签,甚至成为了筛选朋友的一个标准,画面突然就有点不可爱了。
早起的人一定是每天早起后做了有意义的事吗?早起一定适合所有人吗?不早起的人就是不上进的吗?
相比较而言,我更推崇在允许的情况下为重要的事情提前预留出一些缓冲时间,让自己更从容地去做好手中的事情。
我自己每天大概六点半起床,这大概是很多妈妈心照不宣的起床时间,每一天、早晨六点半,我的闹钟不会响,我的孩子会爬过来挠我的脚心,趴在我身上,甚至抠我的眼睛,只要他想,我一定会被弄醒。你看,我也是一个规律起床的人,但我没法说我自己是早起,因为我早起的状态好不好,要取决于前一晚的睡眠质量。我为什么不五点就起床求上进呢?我不是没试过呀,我5:00前脚走出卧室,5:01我的孩子从卧室里冲了出来:“妈妈我要跟你一起玩!”所以对我而言,最好的自我提升时间从来都不是早上,是孩子不在身边以及晚上爸爸哄睡后的时间。
当然也不乏家中的孩子是天使宝宝的,对于我们这种老母亲而言,只能实名羡慕。
在我的孩子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我有过一段时间早上四五点钟爬起来想要上进的经历,可是当时我并不知道我想要在哪方面去提升,有时候我学英语、有时候看书、有时候写日记、有时候列计划……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努力,只是一种自我催眠,因为会有一部分茫然的人也不甘现状,他们会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厢情愿认为只要勤奋就可以获得收获,实际内心却是看不到方向的满满焦虑。
所以相对于早起,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生命状态是否是充满热情的、我们是不是有足够清晰的方向。当我们有清晰的方向,并且有目标的去努力,所有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打个比方,如果你想考研究生,可是你却每天看公务员的教材,这样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我们清晰地知道我们的方向是要考取研究生,我们才会知道我们要报什么课程,找谁去请教。而“早起”,只是我们其中一种努力的方式而已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