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版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④。
[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注释]
1、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2、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3、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帛书版原文】
第四十三章 水德(78)
天下莫柔弱於水①,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②!
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③。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之也④。
故聖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⑤;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⑥。
正言若反⑦。
①通行本作“天下柔弱莫過於水”。 有形有質的物質中,水最柔弱。
②先:據甲骨文,上面是“止”(腳),下面是“人”。意思是腳已走在人的前面。本義前進,走在前面。通行本作“勝”。
句義: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擊堅強卻沒有能勝過它的。因爲沒有比用水更容易的辦法了!
③甲本殘,乙本作“水之朕剛也,弱之朕強也”。乙本“勝”均作“朕”。通行本作“故柔勝剛,弱勝強”。
④弗: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間象兩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繩索束縛之,使之平直。本義:矯枉(校直、校正)。《說文》:“弗,矯也。”又爲“不”的同源字,義同。通行本作“不”。
句義:水勝剛,弱勝強。這個道理天下沒有人不知,但卻沒有人真正實行。
⑤邦:《說文》:“國也”。諸侯邦國之稱。通行本作“國”。下句同。 詬:帛書作“訽”,另含修意。與“詬”音義同近,通用,義恥辱也。通行本作“垢”。 謂:帛書作“胃”,相通。下同。 社:《說文解字》:社,地主也。旧《辭海》:社稷:社,土神,稷,榖神,爲天子诸侯所祭。稷:《說文》:“稷,齌也。五穀之長。”稷穀,指高粱。引申爲莊稼和糧食總稱。古代以稷爲百穀之長,古代奉祀爲穀神。社稷,指國家。
句義:水不僅柔弱處下,而且可以“處眾之所惡”,不惜污染自身而清除眾物之垢。大海所以能大,不僅處於最下,而且也包容了萬物之滌垢。所以,有能承受一國之污辱的量度才可作一國之主。
⑥祥:从示,羊聲。本義凶吉的預兆,預先顯露出來的迹象。《說文》:“祥,福也。一云善”。
句義:具備能夠承受一國之凶兆的胸懷,才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的王者。
⑦正確的言論,如同是相反的一樣。忠言逆耳。
【个人理解】
水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道的物质,道是无形无相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水就是道在人间的一种物质形态代表,水没有具体形状,而且喜欢居下,所以水的这种德行非常伟大,这也是道家常说的柔弱胜刚强的原理。就好像水在所有有形有质的万物之中最为柔弱,但水的这种和谐包容亲润居下的方式是不可能与之争的,因为不争所以也就无从战胜一说了。
最后两句就是承担越多的人,得到才会越多,要能吃得苦中苦,方才能为人上人,君王能承担一个国家的屈辱和不祥,所以才能做“社稷王”“君王”,所以做人也一样,首先要学会的其实是承受苦难和不祥,犹如水的德行。
水从物质形态上来看是柔弱之物,可是水的这种物质特性却是世间最符合道性的,所以在人道之中也要遵从水的这种柔弱不争,甘于居下的特性,有了这种特性,那么自然也就有了承受任何后果的内心定力,现在的我们更多的是用有为的后天智识去看世界,当你追逐某个目标而与人相争的时候,你关注的其实是有形的物质或者利益,此时的你一定会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超越他人去获得,就好像我们现在所有的竞赛一样,更多的导向的是那个成功的结果。而拥有水德的人展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先天智慧,顺应趋势去做,关注的是做的过程当中发展规律,但却不过分关注结果,所以当符合规律办事的时候往往结果也就得到了。
举个例子,当所有人竞争一个职位的时候,如果你表现出来的是谦虚居下,而不是强硬的据理力争彰显,那么给别人的映像其实是稳重,善良,宽厚,反而更加容易得到这个职位,当然,与此同时你也做好了承受未能得到的这个结果,能够坦然面对,这种心态其实更加反而能成就自己最终获得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