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的逻辑》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两种学习方式:海绵式学习和淘金式学习。
海绵式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主要功能是积累和储备知识;
淘金式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像淘金一样筛选知识,主要功能是根据学习目标构建相关的、有用的知识。
两种学习方式其实适合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目标。
比如学校教育,更多的就是海绵式学习,完成的是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储备;
而成人学习,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应用目的,更适合淘金式学习。
比如在阅读中,淘金式学习方式可以应用于围绕特定研究主题的主题式阅读。
很多人觉得自己看了很多书却记不住,认为读书没用,其实是因为没有明确阅读目标,也没有把书中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关联。为了阅读而阅读,是不会有进步的。
其实最早提出“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的,是《学会提问》这本书,作者是。
这本书是批判性思维的经典作品,其中对于海绵式思维的优点,作者这样描述:
优点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你获取的知识将会为今后展开更复杂的思考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对于积累更多新内容、新知识是必要的,也更能让自己拓宽眼界、兼容并蓄。
优点二:海绵式思维相对而言表被动,他并不需要你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往往轻松又快捷,特别是在你看到的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又生动有趣时,运用这种思维更是毫不费力。—也就是说,获取信息是被动的,很轻松,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思考
这种思维方式的缺点也很严重而又致命:对于哪些信息和观点可以相信,哪些信息和观点应该摒弃额,它提供不了任何判断方法。如果读者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那么最后读到的内容是什么,就会相信什么。——也就是说,因为没有经过严格审慎的思考,因此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没有办法判断和筛选。
对于淘金式思维的优点,作者这样说:淘金的过程为积极主动的读者和听众提供了一种可效法的模式,在他们想要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有多大价值时可以借鉴。—也就是说,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判断价值,并且无论是阅读、听课还是对话中,都互动式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是淘金式思维的主要特点。
如何培养淘金式思维呢?作者说,要想在对话中(阅读中、学习中一样)披沙拣金,需要不断地提问并思考问题的答案。在信息获取如此容易的今天,采用淘金式思维从海量信息中识别真实有效对自己有家的信息,是必要且重要的能力。
这是两种互补的思考方式。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获取的结果,淘金式思维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和它展开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