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跟戒毓老师学习《金刚经》,起因是疫情期间我发过一次烧,恐慌时不时就来攻击我一下,小心脏蹦蹦直跳。
好在我的瑜伽呼吸法还练的有点到位,每每恐惧袭上心头,马上半莲花姿势坐起来,关注呼吸。察觉内心恐惧的缘由,慢慢恐惧就消失了。
其实这种方式特别像佛学里的“打坐”,只不过我从来没学习过,也不了解“打坐”的精髓。
那天我想起了戒毓老师,他曾多年多地带禅修,第二天戒毓老师就通过瞩目会议视频的形式带我学了下八卦锦,及打坐的简单介绍。

心之暖暖,之前从未主动联系过戒毓老师,可是我一开口,人家就热情满满。着实感动的眼泪哗啦啦。
之后戒毓老师借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主动免费带大家学习《金刚经》,每天一个半小时,雷打不动。
虽然我从未读过这个经,也不太听的明白,但能感受到佛经里倡导的很多理念跟之前在心理学上学到的几乎一模一样。
感受比较深的有三点。
第一:佛经里的“觉照”与心理学的“觉察情绪”
打坐就是最好练习“觉照”的方式,达到“无我”的境界。“无我”我还是不太理解,但“觉察情绪”我已经练习一年多时间了,现在能感受到情绪来了又自己溜走这个过程,而不是像之前遇到不爽就雷霆大作。
第二:二者都讲究“接纳”
接纳自己的缺点,接纳自己目前的处境,接纳身边人,尤其是家人。
我们的情绪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不满”,不满的起因可能就有“不能接纳现在的自我及处境”有关系。
第三:二者都讲究“利他”。
在帮别人做事儿的时候其实给自己也种下了“因”,之后才有可能收获好的“果”。
对于宗教,我的感觉就是几千年前的知识能够流传几千年而不衰,那么一定有他的智慧所在。
之前接触《圣经》时就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接触不是因为“信耶稣”,而是因为他闪耀的智慧。
这次听《金刚经》,又有同样的体会。经典蕴含智慧。
PS:戒毓老师建了一个“金刚经”微信群,义务为大家讲经说法。有兴趣的我可以拉入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