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教育想法
你让孩子“听你的”?还是“听自己的”?

你让孩子“听你的”?还是“听自己的”?

作者: 凌凡然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12:55 被阅读26次

    文 凌清清

    凌清清 第86篇原创文章

    01

    前几天给我爸打电话,他向我吐槽了他两孙女的事。我爸说,他帮忙带两孙女去参加课外舞蹈班。回来路上,两孙女缠着爷爷要买零食,爷爷一口答应了。两孙女进了小卖部,一眼就看上了一个口红糖,五元一个。“那么一点点糖果,两个人都要,加起来不就10元钱了吗?这都可以买两斤菜了。我当然没同意。”

    结果两孙女当场在小卖部闹别扭发脾气,还叫嚷着“我回家找我妈给我买去”。我爸很生气地把两孙女送到她们妈妈那里,告诫她要好好管教一下孩子。

    “当众在公共场所闹情绪,一点家教都没有。年纪小小就这样无法无天,如果不好好管教,长大了岂不是要爬到我头上了?按我说,就该好好揍她们一顿,让她们长点教训!”我爸气呼呼地说道。

    我从小在我爸妈的教养下长大,自然很了解我爸“节省”的价值观。所以,我先共情了我爸的生气和担心,并感谢我爸的“节省”,正如此才带给我们全家衣食无忧的生活。

    同时,对于声称打孩子,我表达了这个观点:“小孩对钱的概念是没有那么清晰的,她只知道自己想要。所以我觉得要引导,而不是打孩子哦。不然以后他遇到别人不听他的话,他可能就会想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同时,我担心如果没有疏通,孩子还是很想得到某样东西的话,那么孩子也许就会找其他更不好的方法来实现。比如他可能就会偷偷去拿大人的钱去买。”

    “也是,有这种可能。那不打,怎么教呢?”我爸提了个大问题。

    02

    我爸是20世纪五十年代的人,对于金钱和教育孩子的价值观,跟我们这一代人自然不同。同样的,我们这一代人跟我们孩子这一代人,在金钱以及其他价值观上,同样也会有所不同。因为社会在发展,物质丰富程度以及科技发达程度都不尽相同。

    既然如此,“孩子一定要听我的”这种育儿价值观注定行不通。那么,可以怎么做呢?言传身教之余,我倾向于让孩子在适度的范围内去自我探索和试错,形成他自己的行为准则。

    文 凌清清

    同样是孩子想买零食的类似事件,我记得有一次,7岁多的女儿咪咪在超市看上了一样零食。这是一个小喷壶造型的糖浆零食。按压喷嘴,就可以喷出糖浆来吃。

    坦白说,我是不同意她买的。一来这个零食不是什么大厂商生产的、我担心糖浆不卫生,二来我觉得这壶身的一点小糖浆卖价10元真的偏贵。可是咪咪喜欢地不得了:“这太好玩了,一喷就可以吃到糖。而且我需要一个喷壶,等我吃完还可以用它来浇花。”

    咪咪缠着我买给她。钱不算多,正好是引导她自己去尝试、并形成她自己的金钱观的事件。于是我告诉她,妈妈不同意买,并说出了上面的那两个原因。同时我告诉她,这个事情她可以自己做主,如果她真的很喜欢,她可以考虑用自己的零花钱来购买,妈妈不阻止。

    咪咪思考了很久一会,最后决定动用零花钱。刚买到零食的咪咪,的确由于新鲜好奇,很开心地动不动就喷一点糖浆出来尝尝。大概5次之后,她有点不悦地告诉我,这个糖浆真的挺难喝的,她想倒掉。

    我还是那句话:这是你的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主。然后咪咪把糖浆倒掉了,改为很开心地往里面装水,然后去浇花。只有咪咪半个手掌大的小喷壶实在太小了,而且按压的开关不太好使。咪咪按压了几次后,也不想再去捣鼓了。

    “妈妈,对不起,我现在挺后悔的。我不应该买这个零食,既不好吃,又不能用。”我笑着拍拍她的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经历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得出一些你的经验和教训,那就可以了。”

    后来,我带咪咪去买了她梦寐以求的喷壶,才2元钱。这让她更有感触了:“看来真的要根据用途来决定是否购买。早知道就直接买喷壶好了,白白浪费了我10元的零花钱。”像这样的小事件,咪咪自己处理得多了之后,现在每当她要使用自己的零花钱时,都会格外慎重,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03

    一个怎样的地方,才能称之为“家”?远古时,古人居住的家由两层构成。打入木桩而建造的家,上层用来住人,躲避风雨,防止猛兽袭击;下层用来圈养猪这样的生畜,提供食物,提供安全感。无论年代如何变迁,家始终实现着“安全的稳定住所”这么一个功能。

    对于孩子来说,怎么样的一个地方才能称之为“家”?当代的中国社会,大部分家庭已经脱离贫困,不太被“吃不饱睡不暖”的物质生活所束缚。而,提供一个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温暖、包容、允许的家庭环境,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认可这才是“家”。

    文 凌清清

    一言不合就打骂,孩子体会到的是痛苦,所以会下意识地想远离和逃离。而,允许孩子试错,允许孩子在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准则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地选择是否听自己的、做自己想做的,则会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所以会更愿意靠近、倾述、求助成年人。这也符合“追求快乐,远离痛苦”的人的本能需求。

    也许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多点思考如何协助孩子在符合法律法规、社会道德的前提下“听自己的”,经过试错后,形成他自己的行为准则。

    (本文图片来源于6Q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让孩子“听你的”?还是“听自己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sqvqtx.html